已有1條回答
14歲叛逆期的小孩會出現很強的逆反心理,這對于家長來說也是一個重大的考驗。當孩子叛逆的時候,大多數家長都喜歡大喊大叫,或者是不停的責備孩子,對孩子說教,殊不知這樣的方法只會加重孩子的叛逆情緒,那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小孩14歲叛逆期怎么辦
1、調整心態
面對孩子的叛逆,家長堅持冷靜、堅決和非控制的態度,能有效地解決孩子的叛逆行為。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學會分析孩子叛逆的原因,學會自我反省,然后采取冷靜、堅決和非控制的措施,幫助孩子解決叛逆的問題。
2、換位思考,互相理解
家長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才能平復叛逆期,孩子的一些敏感心理特征,才能平復叛逆期孩子的一些逆反心理狀態。這樣之后,他們也許就會把一些好玩的事情,甚至心里埋藏的小秘密愿意主動地和你說。反之,他們只會避開你,孩子發生任何大事小事兒,也是不會和你說的。
3、不要極力否定孩子的想法
14歲叛逆期孩子和父母的想法必定有一些差異,但不要極力否定孩子的想法,要跟孩子一起心平氣和的商議解決雙方差異的方法,孩子也有判斷能力的。如果雙方差異大,父母也別太著急,用耐心和事實慢慢的和孩子進行解釋。減少差距,盡量避免過多的沖突。
4、跟孩子平等交往
14歲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作為父母不能在想孩子小時候那樣事事給孩子拿主意,要更多地聽聽孩子的建議,對于你認為不對的你可以給孩子提提意見,幫助他改正,態度要和藹,千萬不能夠強制性的讓孩子安照你的想法來做事,那只會讓孩子和你越來越遠。
14歲孩子跟家長頂嘴怎么辦
1、穩定孩子的情緒
孩子和父母在爭吵時,情緒是最激動的時候,這時跟孩子講道理或者嚴厲管教,只會讓孩子反感,情緒也會更加激動。所以,家長首先要讓孩子冷靜下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可以適當的帶孩子逛逛公園,出門放松一下,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處理方式,可以緩解雙方之間的壞情緒,然后在進行管教,這樣孩子也不會太過逆反。
2、不把想法強加給孩子
14歲孩子的自主意識顯著增強,對很多問題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想方設法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如果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就會與孩子產生強烈的對抗情緒,不僅不能說服孩子,還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
所以,父母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不管孩子說得有沒有道理,父母都要認真地聽孩子把話說完,而且不能隨意打斷孩子。這樣做不僅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還能仔細分析孩子的想法中存在的問題。
14歲孩子叛逆期離家出走怎么辦
1、理解與傾聽
在孩子回家后,首先要給予他們足夠的理解和傾聽。他們離家出走可能有種種原因,如尋求獨立、逃避問題等。不論原因如何,家長要冷靜地聆聽他們的經歷和感受,尊重他們的情感。這樣的溝通可以幫助建立家庭內的信任,為接下來的教育奠定基礎。
2、學會理解孩子
正如孩子了解你的過程,在你對孩子發表任何看法之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下,他為什么會這么做,他這么做后會有什么感受,他期望別人怎么看他,他想從所做的事情中獲得什么。盡量多抽出些時間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多關注孩子的內心,嘗試著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嘗試著做孩子的朋友。
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可能會出現網癮早戀、逃課厭學、離家出走、夜不歸宿、親情淡漠、自卑不自信等行為表現。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心理,這與家長的教育方式大有關系,親子關系也會變得緊張。
小孩14歲叛逆期怎么辦:
首先了解一下,青少年叛逆行為,都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1、年齡特點——14歲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為的高峰年齡。
2、性別特點——具有反叛性格的學生當中,男生多于女生。
3、教育特點——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比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更加反叛。
4、誘因特點——主要表現在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激烈對抗。
5、行為特點——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計較行為后果,做出某些十分極端的事情,甚至可能進行違法犯罪等活動。
家長要知道,14歲的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 “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度。
其次父母在孩子叛逆期應該怎么做:
1、關注孩子的興趣點
有的孩子在家庭中顯得格外沉默的原因是,和父母無話可說。父母說的話,孩子覺得是老生常談,不想聽;孩子說的話,父母又不了解,覺得孩子是不務正業。久而久之,父母與子女之間就無話可說了。
父母想要打開孩子的話匣子,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找到孩子愿意聊的話題,試著去了解孩子所感興趣的東西到底是什么,而不是在了解之前就妄下評論。這樣才能與孩子有共同的話題可聊,不至于引起孩子的反感。
2、引導孩子說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最常出現的錯誤就是,家長一直不停的在說,但是孩子究竟有沒有聽進去,父母是不知道的。這種沒有互動的對話,大多都是無效的。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叛逆心理,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必須先引導孩子說,才有可能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而不是把自己的主觀臆測強加給孩子。越是沉默的孩子,父母越是要引導和鼓勵孩子說,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這不僅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同時傾訴也是幫助孩子釋放內心壓力的好方法。
3、多多關注孩子除了學習的其他方面
孩子日常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學習”,在學校、家庭中,老師和家長總掛在嘴邊的也是“要好好學習”之類的叮囑。就像有的孩子吐槽的那樣:我爸媽有個神技能,就是你無論和他們說什么事情,他們都有本事給你繞到學習上去。
因此父母需要帶著孩子外出旅行或者逛一逛,一方面是有助于孩子緩解內心的壓力;我們要看到孩子叛逆背后的焦慮,還要看到孩子帶給我們成長的命題。孩子的叛逆期,其實也是父母的另一個成長期。
如果說,孩子的幼年時期是種子的萌芽與成長期,那么孩子青春叛逆期則是開花期,花開之后結出的果實是甜蜜還是苦澀,就看家長在孩子的開花期時是否能夠栽培得當。每個孩子的花期都不同,叛逆期的表現也不一樣,因此就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不同性格做出不同的應對。
只有父母與孩子彼此攜手,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