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目前的厭學情緒,首先應該是接納。家長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接納孩子不想讀書的現狀,不要因為這個事情而自己陷入焦慮情緒,甚至用責罵嘮叨說教孩子的方式發泄自己的情緒。家長要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目前孩子在學校里遇到了困難,家長一定是和孩子一起來面對,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包容,自然會有勇氣來直面這個難題。本著”辦法總比困難多“的原則,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分析目前的狀況,想出多種對應策略,然后選擇出一個可以達到雙贏或多贏最佳方案來執行。
怎樣勸不想上學的孩子呢?通過具體的例子我們來看看。
雖然孩子不想學習的理由五花八門,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分析這些理由背后真實的原因的是什么。
比如,當孩子說:”我努力很久了,成績就是沒起色“,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是:既然我的付出是沒有意義的,那我為什么還要付出呢?
這時應該和孩子說,學習像吃飯一樣,飯要一口一口吃,一口氣吃不成胖子!知識要一點一點學,吃飯別著急,著急會噎著,吃到一定程度就飽了。學習也不要急,學到一定程度成績自然就會提高了。
再比如,當孩子說”我真的好怕,努力之后沒有結果“,其實內心的真實想法是害怕失敗,這時我們要這么和孩子溝通。
其實每個人都想成功,就像做選擇題,都想選出正確答案。為了選出正確答案,除了直接算出正確答案,我們還可以排除錯誤答案,錯誤答案都被排除了,成功還會遠嗎?
還有就是,當孩子說:”我不會,但也不敢去問老師問題“,內心的真實想法是,孩子覺得老師可能會覺得她笨?如果老師講了我還是聽不懂怎么辦?
遇到這種問題,我們應該告訴孩子老師每天面對很多學生,老師沒有辦法做到去問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其實他很想知道,自己教得怎么樣,所以當你去問老師的時候,有人跟他反饋他會很開心。
你主動學習他也會很開心,你主動和他親近他更開心,給老師一個機會記住你,也給自己一個機會弄清楚這個問題,同時更了解你的老師。
當孩子說:”游戲和學習哪個都不想放棄,我該怎么選擇“,其實隱含詞就是選擇,孩子的想法就是要我想逃避選擇,我都想要得到,這時我們要告訴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總是要做出選擇,很多時候哪個都不想放棄,舍得,舍得,舍了才能得,兩個字在一起,沒有”舍“哪來的”得“?就像孩子面對困難時,父母只有舍掉對他的擔心,不去干預他,才能得到他的成長,學會放棄才能得到更多。
當孩子說:”我都會了,不想再多學了!“,其實隱含詞就是驕傲,孩子對他自己的成績很滿意,覺得自己不需要學習了,這時我們應該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是一個杯子,裝得太滿,只會溢出來,就不能再裝進新的東西了,只有倒干凈,保證空杯的心態,我們才能裝得更多,保持虛心,我們才能學得更多。
家長可以安排與孩子共同學習的時間,畢竟家長是孩子與這個世界的初始聯系,所以孩子對父母的關注度是非常高的,當家長放下手機、電腦與電視,與孩子一同學習,這種言行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對孩子的影響更好,比單純語言的開導要更好。但要注意,共同學習時,選擇的內容最好是孩子也感興趣的,以興趣內容為切入點,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共同學習初期不要強迫孩子共同學習內容,要以自身的學習狀態影響孩子,當孩子有了興趣后,再循序漸進。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