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初一是孩子一個新的起點階段,這個時候孩子不僅僅要適應環境,還要適應老師講課的進度,同時這個時候也是孩子身體發育最快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多去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
孩子上初一不想學怎么辦
一、初一的課程設置和學業難度與小學有本質的差別,更多都是以抽象化思維為主,而且學業量和難度同時增加令孩子們一時難以適應,而孩子自己并沒有具備適應這種雙重學業難度的學習力。
所以本身有可能是孩子在學業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而在之前的教育中孩子的抗挫能力并不是發展得很好,所以自己也無法解決這種能力和心理上的雙重難題,也會表現出不想學習。
二、陌生環境導致的適應困難。初一對于孩子來說,是進入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孩子對于學校、老師、同學等一切事物都是陌生的,人突然進入到陌生環境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擔心、害怕。
所以很多新入學的孩子如果本身的適應能力不是很好的話就會在初一出現各種不良反應,不想念書就是其中之一的表現。因為孩子需要更多的腦力情緒來處理這些陌生。所以需要耐心地等待孩子度過這個適應期。
三、由于孩子性格和能力的原因,無法在新的群體中迅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而這個年齡段內心的最大需求就是交往動機,如果現實無法滿足孩子的內心需求,孩子就會產生逃避的行為,也會表現為不想念書不想去學校。
孩子上初一不想學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過于看重成績
父母對于孩子學習成績過于看重,把孩子考試的分數作為評判孩子好與不好的唯一標準。當孩子向父母提任何要求的時,父母都會說你先考試考到多少分了,再來跟我說這個問題。
考試成績一下降,父母就會說:看就是你玩手機、看電視太多了,從今天開始不準在玩手機,不準在看電視!這樣子、學習帶給孩子都是不好的感覺,當他對學習感覺越來越不好時,他就開始討厭學習。
2、學習能力差,缺乏學習動力
學習能力差既屬于智力因素,也是教育層面的問題。學習能力差往往會導致缺乏學習動力,而如果是主觀的缺乏學習動力則和初一厭學行為沒有必然關系,應該是家庭教育中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出現了缺失。
如何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初一學生厭學的這表現
表現一:上課時經常心不在焉,東張西望,課后作業馬虎應付或互相抄寫,有時甚至沒有完成,成績不斷滑落。
表現二:上課經常打瞌睡,但下課時精神十足。作業經常沒有完成,基礎較差,成績不佳。
表現三:如何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科基礎較好,但自從迷上游戲、小說、貪玩之后,成績一落千丈,發展到上課無心聽講,喜歡搞一些滑稽動作或一些好笑的話引發全班同學大笑,破壞課堂紀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