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經常講,好習慣要從小培養,如果一個孩子從小開始就養成了愛學習的習慣,那么長大之后基本上不用過多的干預孩子的學習,因為他本身已經對學習有了興趣,家長只需要正確的引導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對于年紀比較大了的孩子來說,這個時候再去培養他的學習興趣,不能說不行,難度就比較大了。
怎樣讓初中孩子主動去學
一、激發內在學習動力。學習是長時期的活動,必須要有積極的目的指引。首先,應該想清楚孩子學習為了什么?比如盡孩子所能考一所更好的大學,這樣,孩子的平臺能高一些,起點就領先一點;如果不甘平凡,也可以志存高遠。
激發內在動力,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來思考。努力讀書,實現了既定目標,會過上什么樣的生活?不努力,又會過上什么樣的生活?前者是正向激勵,后者是反面鞭策,一正一反,相輔相成。
二、逐步培養學習能力。能力不足,學習就會很痛苦,而且離目標越來越遠!所以,學習之前,要客觀評價自家孩子,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只不過說易行難,人們普遍容易犯主觀錯誤。情緒一上來,判斷就有偏差。有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信心百倍;而有時就認為自己一無所能,灰心氣餒。所以,學習時緊時松,時而努力刻苦,時而吊兒郎當。
三、注重學習成效評價。評價反饋是有效激勵的重要手段。怎么評估呢?一是自評,二是他評。接受他人意見要虛心,智慧的大腦是能同時容納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的。他評與自評結合起來,估量出的結果更接近事實。
四、設定目標,循序漸進。從自己的能力出發,設定的目標才更合理,才更有可能得到學習的成果!如果超出能力范圍,再怎么努力也不會有很好的結果;而低于能力范圍,努力學習的價值就不能得以體現。
五、自律與他律相結合。學習是很單調的活動,離開了監督就容易懈怠。監督方式有兩種,一是內心自律,二是外部監督。能做到嚴于律己的人,自然能夠刻苦,而不能自律,就需要他律。未成年的孩子,有師長和家人監督;成年人,可以參加網絡打卡活動或者主動公開目標接受群友、同事、親人監督。
六、有的孩子很聰明,只是玩心大,家長就要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切記啰嗦。現在小孩都跟小大人似的,不要讓她反感你的言辭,覺得你嘴上啰嗦,大人也要養成好的作息習慣,少玩手機,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起到帶頭作用。相信,經過大人孩子的一起努力,孩子會慢慢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逐漸愛上學習的。
初中孩子動手打媽媽怎么辦
1、有些孩子叛逆起來可能真的會辱罵打父母,這時候家長應該沉住氣,不要跟孩子硬碰硬,家長畢竟經歷的事情比孩子多,很多孩子不懂的道理,家長不要跟他們計較。
2、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愿意聽別人的指責,家長教育叛逆孩子的時候,要注意多鼓勵孩子,專家表明,越是激勵孩子,經常夸贊他們,他們越能往家長期望的方向發展。
3、這個時期的孩子自尊心極強,對于孩子的壞品行、壞習慣等,家長不可采用訓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嚴肅地與他談話,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訂出一些懲罰措施。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越會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贏得別人的尊重。
初中孩子反感老師怎么辦
方法1:重要的是他在說的過程中,你要不斷的去認可你的孩子,不斷的去站在孩子的角度說,你得跟孩子成為一伙的,你要讓孩子覺得你跟他是一伙的,這個孩子的氣才會消,而且你在清靜的過程中,孩子把問題講清楚了,實際上怎么解決或者到底有多大的事兒,他不就已經沒有感覺那么嚴重了。
方法2:如果孩子分析的有道理,那我們這時要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但不能有情緒,客觀的指出老師如果是怎樣,你是不是更容易接受一些。也就是同理思想,站在孩子的位置上看問題。
方法3:當孩子不喜歡老師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換個角度看看老師,換個角度看看問題,幫助孩子發現老師身上的優點并進行強化。久而久之,只要我們能夠正確引導,孩子也會逐漸從不喜歡甚至討厭老師到喜歡老師的。
方法4:家長要主動地、心平氣和地與老師溝通,向老師提供孩子在家的一些日常表現狀況,讓老師也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的另一側面,對孩子的行為有一個全面的評價。家長要與老師一起分析雙方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存在的差異,求同存異,給孩子一個接近的教育價值觀,不至于讓孩子無所適從。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