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從發展心理學角度,小學階段屬于童年期。這個階段的孩子的思維特點是:思維發育由了進一步的提高:從幼兒園的形象思維,發育到抽象思維了。開始逐步可以換位思考事情了,可以進行簡單的邏輯性思考了,具有抽象思維了。但思維水平還是完全依靠具體的形象事物范圍內。(意思是:邏輯思維、抽象思維都必須是孩子親自經歷,親眼看到,或者榜樣的具體言行中,才能自己感悟到其中的抽象道理。)
小學階段孩子自尊水平也提高了,關注自己在集體中的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關注伙伴關系。
上述這些小學階段的思維特點,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特殊性,進行引導和訓練。引導訓練的原則是:必須配合具體的事情。例如:肯定鼓勵孩子,要具體表達孩子什么細節的言行是被肯定,被贊許的!批評孩子,也必須具體指出孩子具體什么細節的言行是不對的,同時必須追加正確的言行應該是什么提供告知孩子。----這樣的引導訓練,孩子才能領悟其中的做人的品質良好與惡劣的區分。也才能自己感悟如何修正自己,自己應該怎么樣做才是對的。
怎樣管教上小學的孩子最有效呢?
小學是孩子習慣、三觀、能力養成的重要階段。家長需要關注這些方面的引導。可以根據小孩的實際情況按照以下建議來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1.關注小孩的心理狀況,保持孩子情緒穩定良好。小孩子進入小學,意味著開始一個全新的階段。而孩子是否能夠順利過渡并很好地適應這個變化,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將來的發展。家長不要急于求成,雖然小學階段就需要開始正規的接受教育,但這并不意味著成績就是最重要的。要確保得到好的學習成果,家長必須幫助孩子順利完成從幼兒到學齡兒童的心理轉變。
要每天留意孩子的行為舉止,通過與孩子交流在學校的所見所感,及時發現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壓力和情緒問題,然后根據具體的情況,有效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克服障礙,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建立起良好的意識基礎。要讓孩子明白這是成長的必要階段,學校的生活會給他帶來更豐富事物和更廣闊的天地,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抱有熱情和期待。
2.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孩子對自己的新階段有了足夠認識后,就可以開始在行動上鼓勵他們去做自己能做和應該做的事情,這能讓他們感覺到一種“主人翁”式的滿足感,在實踐中慢慢掌握更多的規則規律、形成是非觀、具有一定的判斷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具備自我管理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身,這個階段是家長最容易培養孩子習慣的最重要階段,一旦錯過,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而且還有可能事倍功半。
3.幫助孩子提高身體素質。身體永遠是革命的本錢,家長必須要從健康飲食、良好作息、合理運動等方面去幫助孩子打下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這樣孩子才會注意力更集中,更有精力去面對學習,取得好的效果。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一個非常長久的過程。從孩子剛出生家長就要開始漫長的引導教育過程。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在孩子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影響是很深的。所以父母對孩子一定要做好引導作用才能讓孩子以后茁壯成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