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果孩子的抗壓能力比較差,有可能是平常孩子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作為家長的我們可以先幫助孩子增強自己的自尊心,幫助孩子樹立獨立的意識,這樣才能讓孩子變的自信獨立,抗壓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孩子抗壓能力差家長應該如何培養
首先,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太高。一開始孩子在嘗試一件新事物時,成功和失敗的概率都各占一半。但父母大多盲目地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待,使得孩子自己也提高了期待值。但結果不如意時,孩子心里首先會對自我產生懷疑,又害怕回到家受到父母的責罵,很容易就會表現出情緒極端的樣子。
其次,比起過程更重視結果。孩子在嘗試做某件事時,遇到的挫折和自己積累下來的經驗,對于今后的自己來說都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只要孩子在過程中改變了、進步了,不管結果如何,孩子都是贏家。但現在的孩子比起過程更重視結果,比起獲得的東西更重視失去的東西,自然承受不起一點小小的挫折。
最后,避免用語言、行動證明孩子的失敗現在的獨生子女心理素質較差,受挫能力普遍較低,這就要求家長幫助孩子樹立堅強的意志,培養他們敢于直面逆境的信心與毅力,這對孩子克服軟弱、形成剛毅的性格大有幫助。
孩子抗壓能力差會面臨什么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弱,間接導致孩子情緒易崩潰。很多家長從未正視過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覺得總會過去的。殊不知,孩子內心受到的委屈始終得不到開導,也與家長之間缺乏溝通,情緒并不能及時的宣泄出了,因此時間久了孩子情緒容易崩潰。
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法,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恒。孩子至始至終都在按照家長的方式去生活,去學習,對自己往后將要做什么會沒有規劃。孩子也因此不會有克服困難的心態,遇到挫折往往是半途放棄,做事也通常是兩天打漁三天曬網的。如此的對事態度,如果是不加以改正,對未來的工作生活也會造成深遠影響。
孩子從小缺乏獨立思維,總是依賴于父母。從小受到父母“包辦式”的教育,給了孩子最為優越的家庭環境,導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差,都不需要自己去做什么,父母都會安排好。缺少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凡是離不開父母的建議,自己的意志容易被擊垮。
孩子抗壓能力差都有哪些表現
只喜歡聽好話,受不了被批評。這類型的孩子平時都在“被表揚”的光環中長大,沒有接受過現實的評價,對于好的評價會照單全收,對于不好的批評會表現得排斥甚至不高興、哭鬧。因為長期在贊美聲中成長,沒有充分、客觀地認識自己,最終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
遇事就慌亂,遇到點困難就崩潰。在孩子心中,由于社會經驗不足和認知能力有限,平時可能又被家長保護得過好,么有體驗過各種困難或者挫折。一旦需要獨自面對時,就會表現出不知所措的樣子,容易情緒崩潰或者是直接放棄。
對自己信心不足,害怕失敗。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失敗和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孩子自信心不足,對自己的能力表示懷疑,很容易會因為害怕失敗而不去嘗試新事物或接受挑戰,從而會產生“畏難”和回避的心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