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平時不愛說話,想說一句完整的話也需要很長時間,在人多的時候說話會很緊張,說出來的話也和自己想表達的意思不一樣,這讓我們家長認為孩子可能還小,或者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但其實這主要是孩子表達能力差,那么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如何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吧。
表達能力差的孩子怎么辦
1、 父母應多和孩子溝通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能擁有強大的語言表達能力,就算有,那也是非常稀少的。我們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都是需要鍛煉的。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都是屬于健談的類型,那么孩子的表達能力也就會比較好。
所以在平時,父母可以用一些比較簡單的方法,來教孩子說話。比如,我們父母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或玩具,可以問孩子這個物體的名稱是什么,就是做什么的。最后,漸漸的增加問題的難度,同時讓孩子自己主動去想答案。長久如此,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得到大幅提升。
2、多讓孩子讀一些繪本
講故事,讀繪本,是改善孩子表達能力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孩子在閱讀繪本時,能夠在通過繪本的圖片、聲音等加深自己對故事的印象,產生記憶點,明白在相應的情境下說出相應的話語。
到了日常生活中,便可以輕松自然的運用了。如果家長能夠陪孩子堅持繪本閱讀,孩子的表達能力將有很大的提升。
3、取消包辦,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其他孩子都能正常交流了,可自己的孩子說話還是結結巴巴。在家里,他想要什么東西,用手一指,家長馬上就給他拿。遇到比較復雜的需求,表達不清楚的時候,急得兩手直比劃,就是表達不出來。家長看著他就著急,想不明白他為什么就是無法表達?
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事情包辦的太多了,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凡事只要“嗯”一聲就能獲得幫助,導致孩子失去了鍛煉表達能力的機會,這也是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原因之一。所以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而不是讓家長去猜測。
取消包辦,給孩子提供充分的說話機會,讓孩子說出自己的需求,便是最簡單,最實用的方法。
表達能力差的孩子的表現
1、想表達的意思和說出來的意思不一致
孩子通常知道自己想表達什么,但就是說不到關鍵,無法將自己的想法明確完整的表達出來,這就是典型的“心里有數,嘴上說不出”。
2、說話沒有邏輯
有很多孩子會說話,愛說話,但說出來的話卻沒什么邏輯,上一秒在說游戲,下一秒就在說作業太難,說出來的話毫無關聯性,這樣的小朋友看上去“會說話”,但語言能力是不合格的。
3、說不到重點,廢話比較多
孩子在學語言初期常常會出現各種詞語重疊,然后不斷重復同一句話,但如果過了學說話的年齡,仍然是說話不斷重復、啰嗦,說不到重點,描述一件事情有一半都是廢話,這也是孩子表達能力差的一種。
孩子表達能力差的壞處
1、無法清晰的理解他人的需求,抓不住別人說話的重點
孩子不會說話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傾聽的能力不行,很多表達能力差的孩子,通常無法耐心傾聽他人的講話,也無法抓住他人說話的要點。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和別人溝通就非常困難,因此形成惡性循環。
2、無法清楚的說出自己的需求和觀點
大部分表達能力差的孩子,會花很多力氣去描述細節,但就是不講自己的核心觀點。當孩子和別人交流時會導致別人想要理解他的重點很困難,從而造成誤會,給別人一種不好的社交體驗。這樣會對孩子以后的人生帶來很大的困擾。
3、孩子變的自卑
孩子表達能力差或說不清楚話的時候,長輩們會覺得這是孩子可愛的表現,從而忍俊不禁。可這樣會讓孩子會覺得這是大人們嘲笑他語言表達差的表現,從而就變得自卑起來,對孩子將來成長很不利。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