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安全感是一種精神上的需求,它會讓人變的心里踏實,同時沒有安全感的人也會經常感覺到焦慮,對于孩子來說還會影響到他們的性格,那么孩子缺安全感的心理表現有哪些呢?家長該怎么呢?
孩子缺安全感的心理表現
1、喜歡開著燈睡覺
有些已經和爸爸媽媽分開睡的孩子,特別喜歡開著燈睡覺,其實開著燈睡覺一點也不舒服,只是孩子的心中有些害怕,開著燈睡覺比較放心一點。在這些孩子的心里不僅缺乏安全,還會特別怕黑,而且只要讓孩子處在比較黑暗的環境就會特別的恐懼。做爸爸媽媽的千萬不要強迫孩子,睡覺之前一定要關燈,否則不僅影響孩子睡眠,還會使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
2、總是喜歡跟在爸爸媽媽身后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比較天真爛漫的,尤其是在爸爸媽媽的面前。會表現得特別無拘無束。如果孩子總是喜歡跟在自己的爸爸媽媽身后,無論走到哪里都不敢獨自玩耍,說明孩子一刻都不敢離開爸爸媽媽的保護。很多做爸爸媽媽的都認為,孩子的這種行為只是有點怕生,實際上是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做爸爸媽媽的千萬不要大意,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勇氣。
3、家里來了客人會變得拘謹
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表現的有點拘謹害怕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在自己的家里也會表現得有些拘謹害怕,就已經開始有點不正常了,說明孩子的心里已經開始缺乏安全感了。如果孩子不敢跟客人主動打招呼,做爸爸媽媽的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沒禮貌。而是要耐心的引導孩子和客人交流。
孩子缺安全感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長爭吵不休
有的家庭中夫妻關系不和,總是出現爭吵,在爭吵時受到傷害最大的就是孩子,因為夫妻在爭吵的過程中孩子會感受到父母暴躁的情緒。也會讓孩子感覺到害怕,時間一長會讓孩子在家里得不到安全,總擔心父母爭吵會丟棄自己而緊張不安。
2、冷暴力家庭
冷暴力雖然不是直接用言語去攻擊,但冷冰如霜的眼神以及不搭理人的舉動會讓孩子感覺自己被拋棄,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這時孩子為了尋求父母的關注會格外哭鬧黏人。
3、缺乏家長陪伴
父母的陪伴關愛是孩子安全感的主要來源,若沒有高質量陪伴或者是為了陪伴兒陪伴,總是敷衍了事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他們會覺得父母在自己身邊也沒有什么,不會陪自己玩也沒有給自己帶來幫助,就會默默的認為自己是一個人,沒有人能保護自己。
孩子缺安全感該怎么辦
1、首先,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可能因為多種原因,例如缺乏親子陪伴、經歷過創傷、在生活中經常遇到不安全的情境等等。針對這些原因需要有不同的應對方案,因此需要先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和背景。
2、對于缺乏親子陪伴的孩子,可以鼓勵家長增加與孩子的接觸時間,多陪伴孩子成長。同時可以教育家長如何提高與孩子的溝通質量,讓孩子更多地感受到來自家人的溫暖和關愛。
3、對于在生活中經常遇到不安全的情境的孩子,可以通過教育孩子如何保護自己來提高孩子的安全感,例如教授孩子緊急情況下如何撥打緊急電話、如何避免身體接觸等等。
4、鼓勵孩子參加團體活動,增強孩子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這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更加積極的人際關系,從而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