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學生缺乏自制力,那么就會習慣性的自暴自棄,做任何事只要遇到困難就想要放棄,無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要找到原因所在,才能解決問題,此時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讓他有所收獲,在過程中感受到成就感,那么孩子就會更有動力。
學生自制力差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1:身心發展不成熟。由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很幼小,大腦發育還不是很完全,尤其大腦對神經興奮的抑制能力不成熟,導致孩子有很強的沖動性。就比如你第一次發生一件事情,給他講了這件事情的規則,可當這件事情再次發生的時候,他未必會遵守規則。
原因2:父母的影響。有些家庭爸爸媽媽的脾氣就比較暴躁,沖動,學生正處在愛模仿的年齡階段。長期的耳濡目染,孩子也會變得浮躁、易怒和沖動、沒有耐心,這樣下去就會出現學生自制力差的情況。
原因3:被溺愛。溺愛從來都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大忌,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是有求必應,這樣下去,當孩子內心有了欲望的時候,希望立馬得到滿足,就更別提他會約束自己了。
原因4:總是逃避。逃避表現在缺少勇氣和承擔力,成長過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這個過程是崎嶇坎坷,困難重重的,想要獲得收獲,就要付出辛苦和汗水。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艱難的事情,在過程中也一定會偶爾感受到挫敗。于是開始主動放棄,選擇逃避。
原因5:不感興趣。孩子可能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老是會走神,那家長就應該去注意一下,是否是因為孩子對這件事情并不感興趣。如果不做這件事情也不會有什么影響,那么家長可以考慮不讓孩子繼續做這個事情。如果說這件事情是必要的,那么家長可以首先讓孩子對這件事情產生興趣,然后孩子就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可能就會多一些專注。
家長該怎樣幫助學生提高自控能力
方法1:要守規矩。從孩子能聽懂話開始,就要教給孩子守規矩這件事。家長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給孩子建立一些規矩規律。這樣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自己的生活習慣。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可想而知好的習慣對人的生活有多重要。這樣該做什么的時候,孩子就會減少對其他事情的分心,受到其他一些事物的影響就會變少。
方法2:拒絕誘惑。有些孩子在想專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這時候電視上可能播放的,是他最喜歡的動畫片,桌子上擺放的可能是他最喜歡的零食,地上散落的是他喜歡的玩具。這其實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一種種誘惑。所以如果孩子要去專心的做一下事情的時候,家長應該收起所有的誘惑,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緩解學生自制力差的情況。
方法3:家長的陪伴。在孩子需要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可以陪同在身邊,不一定需要放下自己手頭的工作,然后來關注孩子。家長這時可以拿起書本,然后邊陪孩子邊看書,但是切記不要拿孩子感興趣的東西。
學生壓力大怎么辦
第一、適當放松自己
學生壓力大的時候,我們要學會適當放松自己,在學習之余還要學會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可以與親戚、朋友之間多出去玩玩,聊聊天,都可以讓自己放松,緩解神經緊張,從而緩解了壓力。適當的放松其實能夠對學習的進步帶來一定的力量,給學生學習的動力,為我們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精神動力。
第二、科學分析評價自己
每次考試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著進步,雖然這是好的,但往往造成心理壓力,反而考砸了。其實孩子沒必要為這些事情焦慮,更沒必要因為一次考試成績而氣餒,要正確分析評價自己。只要孩子把精力放在提高學習能力上,一步一個腳印,做好學習計劃,不要看低自己,也不要看高自己,把握好一個度。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