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時,很難適應學校的環境,這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正確引導,同時要因材施教,不要強迫他學習。家長在輔導學生時發現怎么教都不會,就開始進行吼罵和責罵,這樣并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傷害。
一年級學生怎么教都不會怎么辦
1、正面教育
一年級的孩子認知水平有限,分辨能力差,但卻有較強他模仿能力,我們應該以正面教育為主,讓他樹立正確的是非觀,讓學生看到積極向上的一面。而不是一開始就對孩子說:“你們不準這樣做!不能這么做!”在其他方面也要注意用正面語引導,要讓孩子在一個正面的語言環境里學習。
2、用興趣點切入或聯系生活實際
家長孩子輔導時,如果把它轉換為生活題,孩子很快就能理解。比如:關于路程問題。就把題換成家到學校的距離,家到學校的時間,每分鐘走了多少。把問題具體化,孩子就覺得不那么抽象了。也可以把題轉換為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比如孩子喜歡球,把題目改成跟球相關,孩子更愿意聽,也更專注。
3、給予孩子信心
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跨度很大,如果孩子沒有上過幼小銜接,可能不適應這種改變,或者課堂上就沒有聽講,所以,一年級學生怎么教都不會,家長千萬不能動手打,要教他如何掌握學習方法,在學習信心這一塊,家長一定要多鼓勵。不要剛開始學習,孩子就有了畏難情緒。
4、找到孩子的發光點
同時鼓勵表揚他,調動孩子學習的熱情。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是有能力的,而不是要自暴自棄,產生“我反正怎么教也不會”這樣的破罐子想法。
一年級學生怎么教都不會的原因
1、沒有學習興趣。一年級還是玩的年齡,對孩子來說,有得玩才是最快樂的。所以,這個時候他們對學習是沒有認知的,也不會覺得學習有趣,自然不會學習,家長教孩子也教不會。
2、幼小銜接方法不正確。孩子小學前做了幼小銜接,但是學到新知識時還是怎么也教不會,而且對學習的興趣越來越低,這很大可能是不正確的幼小銜接帶來的影響。讓孩子死記知識點,看似是掌握了很多知識,但是并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仍然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家長怎么輔導一年級學生
1、增加識字量,學會觀察生活。比如走出校門、家門到外面觀察世界,一是找找新奇有趣的東西,二是幫助孩子認識很多的字。因為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許多東西值得學生去發現、去了解。并且在滿街的廣告牌中能認識很多字,這無疑又是一個學習的好方法。
2、限時完成作業,養成時間觀念。孩子做作業不單要完成,還要有質量,同時還得講究速度。家長不能以孩子做完了、做對了為目標,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又好又快完成,效率很重要。
可以觀察孩子做作業的狀態,一邊默默地記時,看看孩子到底在哪些方面耗時較多。然后家長開始有意識地干預,幫孩子改掉作業拖拉、做小動作、分心做其他事情的壞習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