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父母發現隨著孩子的年齡越長越大,和自己的溝通交流也越來越少。有時候覺得孩子遇到了困難,也不愿意像以前一樣和父母訴說。父母做出很多嘗試和努力,孩子也不愿意打開心扉和自己溝通了。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交流怎么辦
一、嘗試看見孩子
渴望被看見,是人類極為本質的需求,父母子女關系天然的具有緊密性,雖然很多父母后天將孩子推得越來越遠,但若能放下強烈的自我意識,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愿意被看到和接納的,這就會讓孩子不再抗拒和父母的溝通。
二、傳遞積極的情緒
孩子不敢向父母說自己的不好的事情,就是因為父母的負面情緒太過激烈。或者總是在挑孩子的錯誤。總之他們總是在傳遞一些消極的訊息,讓孩子感受到挫敗。家長要做的只是傾聽,并表達理解,那這就夠了。
三、根據孩子目前狀況進行溝通
父母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以外,還需要關注孩子的成長和變化。父母要注意和學校老師進行溝通,獲得孩子在學校中的各種表現,比如上課是否專心,與同學關系是否融洽。父母可以不經意的說起孩子最近的變化,讓孩子俺收到父母的關愛,內心會感覺到溫暖,孩子慢慢的就會因為共同的這種話題而愿意和父母溝通交流。
四、父母需要放低姿態
很多父母喜歡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方式進行詢問或者命令,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并不是想要真正的與自己溝通,只是單純對自己下命令而已。孩子不愿因和父母溝通交流也是自然。
如果父母放低姿態,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和他交流,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就會愿意認真的聽爸爸媽媽說話,以及做出相應的回應。
五、共情理解孩子
孩子沒有成年人的閱歷,對于外界發生的一些事情是無法自主排解情緒的,孩子就會變得郁悶或者煩惱。這個時候,爸爸媽媽應該給予孩子的是安撫而不是指責,家長要共情孩子的感受,幫助孩子整理情緒,說出自己的煩惱。
六、尋找有趣話題
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很喜歡一些新鮮事物,家長可以在孩子感興趣的方面尋找共同話題,運用成年人的智慧,帶給孩子一些奇思妙想的提示。或者單純的和孩子講一講現在的流行文化,不僅是讓孩子意識到父母對自己的靠近,還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與關愛,這樣就不會抗拒和父母溝通交流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