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有的小朋友因為家庭因素或者其他原因,也就會出現打人的情況。作為家長肯定需要制止孩子這樣的行為,不然孩子也就會養成這樣的不良習慣,甚至有滿意的時候就會開始打人。所以家長就要對小朋友進行教育,給予正確引導。
小朋友打人怎么教育
1、教會孩子冷靜處理事情
孩子能冷靜處理事情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出來的,這種冷靜處理事情的風格要經過長時間的培養。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從一些小事教會孩子冷靜處理的風格。
可以從家庭中發生的一些事來對孩子進行教育,慢慢的冷靜處理事情的思想會融入孩子的思維當中,遇到事情時孩子就會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冷靜的處理事情,慢慢的孩子就不再動手打人了。
2、讓老師適當說教孩子
老師在孩子的面前是有一定的權威性的,孩子有時候會特別聽從老師的話,所以有時候老師說教孩子會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老師也要有一定的方法,不能打擊孩子,不能讓孩子感到失望難過,老師要好好的給孩子訴說,這樣小朋友也就會改變打人的不良行為。
3、給孩子一些懲罰
熟話說,說得再多不如親自經歷,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有時候說是沒用的,只有親身體會了才會深有體會。所以如果家長多次的好言勸說下,孩子仍然沒有任何改變的話,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定的懲罰。比如說罰孩子深蹲或蛙跳等,家長要切記:不能動手打孩子,有時候打孩子是沒用的,教育孩子需要適合的方式。
4、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表達情緒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經歷愿望得不到滿足、被批評、被誤解受委屈、被人搶走玩具等等讓人感覺很不舒適的事件。孩子應該是通過這些事情,明白道理、習得規矩、樹立正確的三觀,而不是只停留在發脾氣、用暴力的方式表達情緒上。
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其實是很好的教育契機。讓孩子認識到:你的情緒,爸爸媽媽都理解,愿意陪你一起面對,但是不好的行為必須被規范,過激的情緒表達必須調整。
小朋友打人的原因
性格因素:有些小朋友應該是性格內向、敏感,或者過分要強、完美主義、碰到事情容易鉆牛角尖,這個時候有可能會特別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甚至因為一些小事就生氣、憤怒,然后打人等等。
難以度過挫折:比如人際關系緊張、考試失敗等等,這些挫折很容易引起孩子自己的心情變差、容易煩躁,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消極的防御方式,比如挫折以后引起攻擊行為,最常見的就是言語及行為上去攻擊別人,比如打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