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發現孩子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比如說孩子不聽話、注意力不集中、太過于調皮搗蛋、或者是孩子太懶不愿意思考,那么對于孩子太懶不愛動腦筋怎么辦呢?
孩子太懶不愛動腦筋怎么辦
多用暗示,暗示是一種強大的“牽引力”。我們都知道暗示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怎么做的話,我們一定要給孩子暗示,同時我們要給孩子的是積極的暗示。
我們希望在孩子肯定自己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肯定孩子,因為我們希望孩子變得更好,所以我們要給孩子積極的暗示,同時一些消極的暗示是絕對不可以給孩子的,不可以讓孩子出現消極的暗示,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可以變得更好,所以我們家長在多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暗示,讓暗示帶動孩子做一些比較好的事情。
不要什么都包辦,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孩子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家長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找到答案,當孩子解決完以后,表揚孩子,讓他有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孩子不僅增強了自信,還提高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就是自主思考。小孩們終究還是要回歸自主發展的過程,我們絕對不能強行干涉。如果發現小孩依舊能夠主動去思考,那么我們就應該選擇退出,讓他們擁有更多的空間來進行自主思考。
這一過程是對他們的一種鍛煉,而且在給予他們空間之后,小孩們往往能夠想出很多種答案,因為他們的思想一直都是比較全面的。這個時候我們也就沒有必要過于束縛了,小孩們也能漸漸彰顯出自己的強大之處。
孩子太懶不愛動腦筋的原因
首先,與家庭過分溺愛和庇護孩子有關。父母一切都替孩子包辦,“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形成了事事依賴大人的習慣,成為吃飯穿衣的“機器”,思維上漸漸懶惰起來,遇事不愛動腦筋。一見問題自然有畏難情緒,懶于思索,遂簡單地回答“不知道”了事。
缺乏想像空間不利動腦。同時,從對孩子的父母調查中發現,年齡在三四十歲的父母,80%的人在小的時候都很少看電視,大多數業余時間用來看書聽廣播,由于沒有圖像反而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
這些父母們幼時戶外活動非常多,而且大多是團體性活動。而在生活中,因為條件所限,過去的孩子大多會自己動手制作一些工具或是盡量動腦筋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這些父母們都承認,現在的孩子確實缺少了這方面的鍛煉。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