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對家長來說,愛孩子是必須的,但是過度溺愛孩子就是在傷害孩子,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愛孩子的方式,不能影響孩子的成長,那么對于溺愛孩子的危害和解決辦法又都有什么呢?
溺愛孩子的危害和解決辦法
1、溺愛使孩子內心無愛
當孩子整天都被這種溺愛包圍著,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內心就沒有愛了。這話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他只是接受愛,而不懂得付出愛,他每天都是接受來自各方面的愛,無法再去愛別人。
2、形成不良習慣
有些家長過分寵愛孩子,由著孩子的性子,慣著孩子。只了孩子喜歡的都隨他去。例如:吃飯時候,孩子不吃飯,利用零食當正餐,家長也不多加阻止,總是慣著他。這樣長期的縱容就會容易導致孩子不良習慣的形成。
3、溺愛使孩子能力低下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學習能力,并且成績優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自信,能頂天立地的做事。所有的家長都會這樣想,但是家長卻對孩子實施了溺愛這樣教育的結果,就會導致了孩子能力低下。
而且溺愛使孩子在各個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
4、自我中心化傾向
有的父母認為自己已把所有的愛給了孩子,孩子已得到愛的滿足,無需與同伴交往;有的父母愛子心切,當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紅皂白,馬上上前保護而不去了解原因。
長期以往,所教育出來的孩子只會追求自我感知的滿足,待人缺乏真誠,極少考慮他人感受,不會明辨是非、缺乏責任感。
溺愛孩子的解決辦法
1、平等對待
不要讓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為中心”的意識,這樣就不讓孩子產生特殊優越感。家長應從日常小事抓起。比如,家里來了小朋友,要教育孩子懂得跟小朋友一起分享。這樣長期堅持,就會使孩子養成與別人平等相處的習慣。
2、避免隔代溺愛
有時父母教孩子,爺爺奶奶總會出現護著。家長應該首先和老人溝通好,遇到孩子做錯事時,老人可以到別的房間去或者借故出去,讓家長單獨來解決。
剛開始,可能孩子會繼續哭鬧、扔東西,當發現無人理他時,孩子就會有些恐慌,哭鬧就會減弱,最后可能會主動找家長承認錯誤。
3、教會孩子獨立
家長可以教會孩子適當學會獨立,尤其是在他處理事情或者是有一些困難的時候,家長可以在旁邊給他一些適度的幫助,攜同孩子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務,但是不可以上手去直接給孩子做了哪些事情,這樣子孩子永遠學不會獨立。
4、不要“特殊待遇”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孩子“吃獨食”,碰到好吃好玩的先緊著孩子;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的生日不能不過,還得買個大蛋糕,請一群小朋友一起慶祝。
所以說作為家長,為了孩子好,從家里開始,不要給孩子特殊待遇,有好吃好玩的大家一起分享。
這時候就可以在小區建立孩子的社交圈,邀請別的小朋友來家一起玩,與別人一起玩玩具、一起吃東西,慢慢地,他自己就會發現,原來跟別人分享可以獲得快樂、交到朋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