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初三學生即將進入高中,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學習階段,為了突破自我的挑戰,更應該好好學習。但是不少孩子沉迷手機,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每當要好好學習時,堅持不了幾分鐘就重新拿起了手機,不停的刷視頻打游戲。
初三學生玩手機控制不住怎么辦
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控制不住玩手機,他在玩什么?是打游戲,是和朋友聊天,還是K歌等等,每次玩多長時間?如果孩子上課之余玩一個小時左右,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家長沒有必要約束孩子,孩子也沒有必要控制自己,因為勞逸結合,適當放松是沒有問題的。如果長時間使用手機,泡在網絡里,每天超過二三個小時以上,需要家長適當地進行干預。
其次,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每天幾點起床?幾點上課?課余時間做什么?然后讓他讀讀書或者有其他興趣,比如:寫字,畫畫,彈琴等都可以安排到計劃中,充實自己。
孩子之所以經常玩手機,可能是缺少一些興趣和愛好,上完網課,不知道該做什么。所以,想通過手機來消磨時間。也可能生活中父母對孩子高期待,孩子跑到網絡世界里釋放壓力。
然后,家長下班以后要多陪伴孩子,找一些共同話題,一家人一起做一些事情,比如:陪孩子看看電影,下下棋,或者召開家庭會議,討論一下這一天有什么開心的事情,做了哪些有意義的事情。
家長和孩子交流時,要多用表揚鼓勵的語氣,少用批評指責的語氣。教育不是抓住孩子的錯誤,讓他去改正,而是努力捕捉孩子做的正確的地方去欣賞。我相信通過你的努力,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最后,父母可以給孩子制定一些玩手機的規則,規定孩子在什么時候才能玩手機,讓孩子學會勞逸結合,避免腦子因為長久的學習而變遲鈍。初三學生玩手機控制不住,父母和孩子遵守相同的規則,孩子也更愿意去遵守規則。千萬不要讓孩子成為手機的“玩物”,一定要幫助孩子消除孩子,讓孩子成為手機的主人。勞逸結合,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
孩子偷偷玩手機怎么辦
很多孩子玩手機也是為了打發時間,父母就算再苦再累,也不要忘了陪伴孩子。父母可以把自己當成孩子的“玩具”,然后代替手機。相信,孩子內心是更希望父母能夠陪伴他的。因為,孩子肯定更愿意面對一個有情感的人吧,而不是一臺冰冷冷的手機。
出去玩的時候父母也不能只是一味地看著手機,最好多和孩子說話,聊天,談心。不要讓孩子覺得,在父母的心目中,他還比不上手機。
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和用途,如果想讓孩子完全不碰手機也是不可能的。家長強行阻止孩子不能玩手機,只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我們可以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要求等等諸多情況。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和用途。
孩子沉迷于手機,要么是因為自制力差,要么是因為狀態不好開始自暴自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不吝嗇對孩子的鼓勵。在孩子的低谷時,父母應該給予適當的鼓勵,讓孩子重拾信心。相反,如果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時,在學習壓力和父母壓力的雙重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自暴自棄,整日玩手機。
沉迷手機的孩子會有哪些害處
危害1:脾氣變差。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性情也有變化,尤其是脾氣越來越差,喜怒無常,說話做事容易焦躁。有些孩子甚至不愿意出門跟朋友一起玩,不愛與人接觸交流,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
而造成孩子的這些異常行為的罪魁禍首正是那部小小的手機,因為孩子們長時間的沉迷于手機帶給他們的一切或真或虛的網絡生活,漸漸地就喪失了與人交流的興致和能力,社交能力變得極差之后,孩子的脾性也會越來越差。
危害2:影響學習成績。有的孩子玩手機上癮,由于家長控制嚴格不能帶到學校,孩子放學后便急忙往家趕,急著玩手機。一進門家庭作業不做,先看有沒有朋友留言,看看游戲是否升級,孩子把精力分散到手機上了,必然會影響到學習成績。
危害3:表達能力下降。當孩子將屏幕與真實世界隔離起來,不和人交往,玩耍交流。久而久之我們會發現,孩子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相對較弱,并且比較內向,缺乏自信。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