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隨著孩子越長越大,孩子開始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識,認知也越來越廣,并且開始形成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在媽媽眼里,心里,孩子還是那個孩子,還沒有長大、這樣的矛盾就造成了一個嘮叨、叮囑,一個不耐煩聽,孩子對媽媽說話態度不尊重,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么教育呢?
孩子對媽媽說話態度不尊重怎么辦
1、不說最后一句
孩子喜歡簡潔的語言,協商性的語言,不嘲諷、指責、命令等攻擊性的語言。這樣的話語其實很簡單,就是只說要求和希望,不說后面那句話,少一些“后綴”。 例如叫孩子吃飯:“寶貝兒,吃飯了,都是你愛吃的,快點,一會兒都涼了。”這句話就多了后面那半句“快點,一會兒都涼了。”這半句在孩子聽來意思就是“你總是那么慢,你必須馬上過來,你不知冷熱”
2、用行動代替語言
還拿叫孩子寫作業為例,如果我們已經給了他延長十分鐘看電視的機會,但他還粘在電視機跟前不去寫作業,就不要說太多沒有用的話,直接替孩子關掉電視機,然后平和但嚴肅地告訴他:“該寫作業了,明天再看吧。”
3、適當的懲戒
這里的懲戒不包括語言攻擊和體罰,而是剝奪他的某些權力,如看動畫片的權利,上網玩游戲的權利,零花錢,心愛的玩具,零食,飲料等。
4、保持形象,捍衛權威
我們在家庭生活里,無論是衣食住行,人際交往,夫妻間的親密或者矛盾,只要在孩子的視線和聽力范圍內,都要小心節制,維護自己的榜樣和教育尊嚴。
另一方面,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公平公正,信守承諾也是維護家長尊嚴的重要組成部分。
5、強化孩子禮貌的行為,讓孩子看到自己好的本質
當孩子對媽媽溫順有禮時,一定要及時強化鼓勵,使之成為一種習慣。同時告訴孩子,他一直是媽媽心中的好兒子,品質優秀,是媽媽的驕傲。
6、媽媽學會放手,孩子才會尊重父母
孩子的人生是孩子的,不是我們父母的。在孩子的成長中,有些錯就是得他自己去犯,才能懂得如何面對;有些彎路就得需要孩子自己去走,才會知道什么是正確的。
7、引導孩子學會尊重
不僅體現在語言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行動示范。落在實踐和體驗中,孩子才會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尊重,最根本的做法就是父母真正尊重孩子。
尊重別人前先尊重自己,學會正確表達,把尊重的概念落在實際上,有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踐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