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3到6歲的幼兒的行為判斷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孩子的個性發展初具雛形,無論孩子處于多小的年齡,都會有很強的自尊心,可能都會很好“面子”,同時逆反心理特別強烈。那么,當孩子不愿意接受批評時該怎么引導呢?
孩子不愿意接受批評怎么引導:
1、父母要檢點自己的言行。父母批評孩子時一定要注意語氣溫和,分析中肯,且以更多的表揚為前提。同時,父母的意見要一致,不能讓幼兒無所適從。也不要父母齊上陣,輪番批評孩子;批評的語言,聲音要低些,語速不能太快,讓幼兒聽清、聽懂。切忌不能大吵大喊,更不能訓斥、挖苦、諷刺,不能罵罵咧咧,更不能動手打孩于,盡量是由媽媽或者爸爸單獨批評孩子,這樣更易于孩子接受!
2、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幼兒的自控能力需要在環境與教育雙重作用下不斷發展,針對幼兒,首先要為幼兒創設寬松積極的心理環境,使其身心處于輕松的狀態,不過度緊張;再者引導幼兒學會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提高幼兒的移情能力,讓其逐步的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其次,讓幼兒在做事之前能夠緩一緩,想一想,教會孩子謙讓恭謹,不過度的爭搶或有暴力行為等,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孩子通過與同伴的接觸交往,能夠更好的鍛煉孩子的交際能力,尤其是在遇到問題時,同伴之間有效地溝通交流,發展幼兒的問題解決能力的同時促進了他與其他人和平共處,讓孩子富有團隊精神;多數的集體活動中都會有競爭的規則在里面,在這樣的競爭意識下,既鍛煉了他的反應能力,同時當遇到失敗等問題時,也更加鍛煉了她的抗挫折能力,讓孩子更加積極向上;在游戲中感受到快樂,有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和發展!
4、父母要注意批評孩子的方法。批評的前提是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否則,孩子非但不聽,更會產生強烈的叛逆心理,不服從管教;在教育孩子時,仍就要堅持以表揚為主,尤其是在孩子克服種種困難取得成功時,父母一定要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只要不表揚過度就好;批評的過程中,要給予孩子解釋的機會,讓孩子做出自己的解釋,而不是只是單方面的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批評過后要跟孩子一些肢體的接觸,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是很愛她的,切不可一直板著臉或者采取無視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自然就會知道父母對他的愛,慢慢學會正確的對待批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