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初中生玩手機上癮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讓很多家長感到頭疼,因為放任不管,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如果堅決不讓孩子玩手機,又會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讓事情變得更嚴重。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手機只是生活中的輔助工具,不要被手機綁架了生活。
初中生手機上癮家長怎么治
1、孩子勞逸結合
對于孩子來說,生活中需要安排的事情相對是比較少的,除了學習,也許就是娛樂了。但是什么時間該學習,什么時間該休息,什么時間該娛樂,這些必須提前做好相應的規劃和安排,只有勞逸結合適度,才能真正的發揮出效率。
家長不妨在考慮到孩子實際情況的前提下,與孩子共同協商制定合理的時間規劃表,幫助孩子合理安排玩手機時間,做到勞逸結合適度。
2、與孩子交流
多與孩子有效地溝通。孩子很多問題的出現,都是由于父母跟他缺乏必要的溝通。雙方不理解,矛盾越來越深,孩子對父母的抵觸越來越嚴重。對孩子好奇的東西,尤其是網上各種新奇的功能,要給孩子剖析其利弊。孩子學習遇到困難,要及時了解原因,跟學校配合好,共同幫助孩子進步。
3、學會換位思考
父母不要過于嚴厲,在和孩子交流過程中少用“不聽話”這類話,減少孩子逆反心理。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理解多包容,減少言語沖突。學會傾聽孩子的情感訴求,幫助孩子排解不良情緒。用平和的心態對待孩子的成績,不要和成績好攀比,找到孩子的閃光點。
4、讓孩子體會到危害
家長可以逐漸讓孩子體會到沉迷手機后自己身體的一些變化。除了視力的下降、腰椎頸椎的酸痛、長期的睡眠不足等身體方面的影響。還有無心學習,學習效率降低,人際交往減少,脾氣易怒心理煩躁等精神層面的危害。
5、多陪陪孩子
很多初中生手機上癮也是為了打發時間,父母就算再苦再累,也不要忘了陪伴孩子。父母可以把自己當成孩子的“玩具”,然后代替手機。相信,孩子內心是更希望父母能夠陪伴他的。
因為,孩子肯定更愿意面對一個有情感的人吧,而不是一臺冰冷冷的手機。出去玩了,父母也不能只是一味地看著手機,最好多和孩子說話,聊天談心。不要讓孩子覺得,在父母的心目中他還比不上手機。
初中生喜歡玩手機的原因
原因一:孩子的探索心理。孩子一般被聲音、眼色和人物吸引,手機里的游戲、視頻、多變的顏色等等,都能輕易地吸引孩子的目光。父母都能沉迷于手機中的各種事物,更何況對誘惑沒有什么抵抗力的孩子呢。
孩子的好奇心理,對新事物的迫切體驗心理,都能成為孩子患上“手機癮”的原因。對于這種類型的孩子,父母只用拿一些同樣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代替手機,就能解決孩子的“手機癮”。
原因二:打發時間。很多父母工作忙,幾乎沒有什么時間陪伴孩子?,F在大多數父母都是讓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而爺爺奶奶也許和孩子有些代溝,怕孩子苦悶,于是父母會買手機給孩子,讓孩子靠著手機來打發時間。
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帶孩子出去玩時,孩子看到外邊的大人都是低頭玩手機。這會給孩子傳達一種錯誤的訊息,孩子以為用手機來打發時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原因三:缺少自我滿足感。青少年時期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期,極易出現反叛心理。他們不信任家長和老師的話語,急于展現自己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在手機世界中,青少年可以逃避現實世界中父母、老師的教導,暢所欲言并且得到他人追捧,讓他們感受自我價值的實現,從而導致熱衷于手機。
初中生叛逆期怎么和孩子溝通
首先,用“信任感”拉近距離。父母與孩子之間有效溝通的底層邏輯是“信任”,孩子信任父母,更能聽進父母的教導,對家長有信服感,若是不信任自然不愿意聽從父母,也不想與父母交談。
讓交談變得簡單,就要樹立信任意識,父母給予孩子信任,獲得孩子的信任,打造值得信賴的形象。比如尊重孩子,信守承諾,不雙重標準言而有信等。通過建立信任感,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減少溝通難度。
其次,逐漸放手,給孩子更大的自主權力。青春期的孩子總想有自己的舞臺,不想受太多管束,所以父母要學會放權,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父母不應該再把孩子當什么都不懂的小孩,事事監督,事事管教,而應該學會放手,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
父母要逐漸放手,在放手的過程中教授孩子相關的技能,從而最終做到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在放手孩子獨自嘗試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失敗,可能會遭受打擊,但父母要認識到這是成長的必然過程,不能因為害怕他失敗就舍不得放手。
最后,與孩子商量解決矛盾的辦法。若家長自己尋找的方法難與孩子達成共識,可試著與孩子商量對策。如孩子要和同學去較遠的地方,家長極易反射性回絕。若將自己所擔心的安全、健康等問題提出,讓孩子自己考慮讓家長放心的對策,久而久之,他也會懂得為自己考慮。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