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和朋友談論孩子的時候,談到了一個話題“孩子遇到困難鬧情緒怎么辦”。其實他不僅僅是對孩子能力的考驗,也是對家長的教育的一種考驗。所以家長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堅持積極正確的引導,教育孩子一定要成為一個“知難而進”人。
孩子遇到困難鬧情緒怎么辦
1.和孩子產生共情,理解他們的感受
當孩子遇到困難就哭鬧的時候,家長不要批評和指責,而是要和他們共情。有效的利用同理心,認同孩子的感受,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
這樣時間久了,孩子會覺得,我的爸爸媽媽是能給我空間讓我說出自己的想法,能理解我的感受的。
2.積極地鼓勵孩子動手去做一些什么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做一些手工,有難度的親子游戲,在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孩子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小挫折,那么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用激勵的話語去觸發孩子想要自己去解決問題的心理。
在過程中通過引導去讓孩子有一個相對愉悅的活動體驗,這樣一點一點地累積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慢慢的主動的去解決困難。
3.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表達情緒,幫助孩子梳理問題
當孩子遇到挫折,遇到困難就哭鬧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只是干著急和責怪只會讓問題愈演愈烈,那么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這樣的。
家長可以讓孩子平復自己的情緒,說出自己的問題在哪,當孩子說出困惑后,作為家長,我們要幫著孩子整理思路,和孩子一起梳理問題,讓孩子知道怎么樣以正確的心態去面對自己遇到的難題,這樣長久下來,也可以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和控制力。
孩子遇到困難鬧情緒的原因
1.孩子可能屬于內向性格的,表面上看起來像是逃避責任,但實際是因過于內向不敢勇敢的表達自己,缺乏自信,很容易被貼上“遇事就逃避”的標簽;
2.家長習慣包辦孩子的事,孩子很難有機會自己去嘗試,漸漸的也習慣了依賴父母,當遇到新的問題或困難的時候,他就會習慣性的回避,等待家長來幫忙,而不是自己嘗試著去解決;
3.家長對孩子的管束和限制過多,家長的控制性比較強,希望孩子能夠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常常壓制孩子的想法,長此以往,孩子探索外界的好奇心和解決未知事物的積極性就會被打壓,導致遇事退縮回避。
其實針對孩子遇到困難鬧情緒這個問題,我建議家長了解孩子孩子遇到困難鬧情緒的原因,然后對孩子針對性的教育。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給孩子一些鼓勵,也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孩子遇到困難鬧情緒的危害等,最終達成孩子勇敢直面困難的態度。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