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逢年過節(jié)親友見面,別人家的孩子笑意盈盈地問好打招呼,懂事又乖巧,一定有一些父母感到非常困惑,怎么自己的孩子就扭扭捏捏做不到呢?緊接著恐怕父母們還會有下面一系列反應,馬上臉上無光,先是焦急地催促孩子叫人,再給孩子貼上“害羞”、“不懂事”的標簽,重的還會責怪孩子不會說話,一臉嫌棄,感覺自己的孩子帶不出門煩惱不已。那么,孩子見了人不愿意打招呼的原因是什么呢?
孩子見了人不愿意打招呼的原因是什么:
1、孩子的天生氣質如此。
有一部分孩子天生是不喜與陌生人連結的,這部分孩子更喜歡獨自相處或思考,與周圍人的溝通交往有比較少量的連結就可以了。他們更喜歡安靜的環(huán)境,人很多很嘈雜的環(huán)境他們都不太喜歡。
還有孩子的天生氣質在適應環(huán)境時屬于慢熱型的,也不愿意和人打招呼。這類孩子在接觸陌生環(huán)境或陌生人時,是需要一些時間,讓他適應的,在孩子還沒有適應這些時,要求孩子打招呼,孩子一般也很難做到。
2、孩子的心理營養(yǎng)不足。
比如孩子安全感不足時,如果接觸陌生人或到陌生的環(huán)境,孩子會因為害怕或者擔心也不愿意打招呼。
3、家庭的教養(yǎng)環(huán)境
如果父母本身不善交際,也不喜歡與人打交道,平時比較沉默,不善言談,對于孩子來說并沒有在父母那里學到如何如人相處,也可能比較內斂和沉默。
4、父母言行舉止也會影響到孩子。
當孩子沒有按父母期待,和人打招呼,父母對孩子的語言如果有責備、批評,或者拿身邊的小朋友與孩子做比較,如果父母經常這樣評價孩子,孩子也可能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景,就會無意識的緊張,而這樣的緊張和焦慮,會讓孩子更加不敢說話。
孩子見了人不愿意打招呼怎么辦?
1.不管孩子因為什么原因沒有完成父母的期待,沒有和人打招呼,父母一定要接納孩子,允許孩子按他自己的想法和節(jié)奏去做。
畢竟父母期待孩子打招呼的,通常都是父母認識的人,如果孩子不想打招呼,或者不想說話,父母一定是先允許。父母的允許會讓孩子很放松,不會增加孩子的焦慮和緊張不安。
2.父母要做的是示范。
即父母要和遇到的人打招呼。父母的語言和行為就是孩子最好的示范。孩子看的多了,也就習以為常,打招呼就不是一件多么特別的事情,還需要父母的提醒,隨著孩子的長大,他會自然而然的模仿父母的行為,自然而然的去做這件事。
3.父母做完示范后,可以邀請孩子和你一起去做。
孩子做,就給他肯定、欣賞的目光注視,示意孩子你看到他做的了。如果孩子不做,也不必去評價和指責。只需要給孩子和自己一個臺階,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在打招呼,或者孩子還沒有準備好,準備好了再打招呼等等。沒有固定模式,只是告訴孩子,不管他做不做這件事情,打招呼都是一件很小的事,他的行為都是被允許和接納的。
4.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社交活動。
以孩子能接受的環(huán)境和人群,帶孩子多和除家庭成員以外的成年人以及同年齡的小朋友一起交流。當孩子和比較熟悉的人在一起,或者在比較熟悉的環(huán)境中時,孩子也比較容易和人與環(huán)境溶合在一起。孩子就不會因為環(huán)境或人的陌生而緊張不安了。
不管怎樣,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多觀察孩子,為孩子提供適合他的環(huán)境。不管孩子是否滿足了父母的期待,我們都帶著滿滿的愛的擁抱孩子,就是給孩子最好的陪伴。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