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應該都做過這些事情:當孩子在寫作業(yè)的時候,寫了沒幾分鐘就開始東張西望、你提醒了三次以上,孩子依舊是這樣的情況,于是你就朝著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打罵孩子;當你和孩子準備出門旅行的時候,你的東西早已收拾完畢,孩子依舊在磨磨蹭蹭收拾中,你提醒了好幾次,孩子依舊沒有加快速度,于是你忍不住向孩子發(fā)火,責怪孩子動作太慢;當你的孩子第一次犯錯之后,你選擇了容忍,但是沒過多久,孩子又犯了相同的錯誤,你根據(jù)“再一再二不再三”的原則,選擇寬容孩子,但是孩子第三次還是犯了同樣的錯誤時,于是你忍無可忍對孩子進行了教育。但其實這些方法效果并不好,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心平氣和的態(tài)度和耐心的引導。
家長沒耐心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傷害?
一、親子關系越來越遠。
家長的沒耐心會顯得家長不愿意和孩子溝通,那孩子有了這樣的感受后,也會變得不愿與父母多交流。缺乏交流的親子關系一定是疏遠的。因為沒有了正常的交流,父母會越來越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心思。孩子也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變得有自己的主張。尤其到了孩子叛逆的年齡,親子關系只會越來越遠。
二、孩子性格會變得焦躁。
家長不耐煩的語氣也會讓孩子產(chǎn)生焦躁的情緒。本身可能是孩子很憧憬和父母的交流,變成了最后的“我不要你管”之類的結局。孩子因為父母的不耐煩語氣而覺得父母是不理解自己的,更覺得父母在嫌棄自己,由此會變得焦躁。
三、沒有安全感,變得自卑。
如果家長只是偶爾一、兩次的出現(xiàn)不耐煩情緒還好,但若是長期對孩子有不耐煩的情緒,孩子會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繼而變得自卑、沒有安全感。孩子從父母不耐煩的語氣能感受到自己不被父母需要,覺得自己是多余的。那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沒有安全感的事情,由此也會產(chǎn)生連父母都不喜歡自己,別人就更不會喜歡我的自卑感。
四、孩子變得自閉。
孩子的交流能力最初是在家里建立的,喜歡和父母交流的孩子,在外面也一定是愛說話的小孩。因為語言會使孩子感到快樂。但如果由于家長的沒耐心導致了孩子不愿意與自己的父母多交流,反之,則會讓孩子在外面也變得越來越自閉,不愿意和他人多交流。
五、容易變得膽小和懦弱。
因為一個沒有耐心的家長,無論對錯,動不動就容易吼,容易叫,容易大加訓斥,有時為了家長那點可悲的威嚴,即使自己錯了,也不肯承認,依然吼來罵去。特別是脾氣暴躁的家長,往往說一不二,不允許有異議,不允許人申辯,否則,更是一陣狂風暴雨般的呵斥。這樣的子女,天長地久地,從小被訓到大,被嚇到大,不變得膽小懦弱,怎么說,都不太可能!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