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一次在地鐵上聽到一對母子的談話,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媽媽一邊整理書包,一邊叮囑兒子“媽媽在你的書包里放了牛奶,一會記得喝!” 兒子嗯了一聲,低下頭。
好一會兒,才抬起頭說“我可以不去讀書嗎?”媽媽摸著兒子的頭說“傻孩子,你不讀書,干什么呀!”“但是媽媽你也不讀書啊,而且每天都可以玩手機,為什么我不行?”兒子問。
媽媽愣了一下,竟無言以對......
很扎心,也很現實,怎么勸解不想讀書的孩子?
怎么勸解不想讀書的孩子?
1.言傳身教,讓孩子耳濡目染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父母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黃磊的微博,曾經曬過女兒多多看書的照片,她安靜看書的樣子,真的很美。而這一切都因為父親黃磊的言傳身教。從《西游記》到武俠小說,從卡爾維諾到東野圭吾,黃磊都百看不厭。別人在看朋友圈時,他就在看書,甚至連上廁所都在看。所以,女兒多多也對書愛不釋手。
2.持續不斷地學習,給孩子榜樣
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里面,有一位名叫拉妮的老師,她是五個孩子的母親。每天一早,她就要乘坐公交車,趕往學校為孩子們授課,回到家還要照顧孩子,可是她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學習的機會。
她通過自己的學習,取得文學教師的資格。每一天,她都會為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在公交車上,或者是在廚房,她都不放棄學習的機會。對她而言,學習不是競爭和攀比的工具。而是為了提高她自己的水平,是為了自己的成長,也是為了更好的教學。
作為一個母親,很佩服她的精神,能在如此忙碌的環境下,依然不放棄自我成長的機會。為人父母,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但是如果一個不愛學習的父母,他只能永遠停留在原地,并不能成長。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力量,才能與孩子站在同一條路上相互扶持,共同進退。
父母需要終身學習,把你看朋友圈,刷微博的時間用來學習,真的會獲益終生。
3. 做孩子的“戰友”,給他正面的鼓勵
曾經看過一段話:比起監護人和導師,孩子更喜歡與他們肩并肩的戰友。
前不久,在公園里看見一個小女孩學騎自行車。她的媽媽叫她快一點上車,她不敢,她說:“媽媽,我害怕。”媽媽只是在一旁催促著說:“怕什么,不是有我嗎?”可孩子依然不愿意上車。
后來,孩子的爸爸來了,見此情形,立即走到女兒身邊問她:“是不是有點害怕?”孩子委屈地點頭。爸爸先是拍了拍她的肩,再蹲下身來看著女兒的眼睛,說:“別怕,你看爸爸會扶著你的,即使摔倒了,爸爸也會幫你擋住的。”接下來,這位爸爸一直抓著孩子的手,耐心地教她。孩子便真的不再害怕。
當孩子害怕時,我們的一個鼓勵真的很重要。當你和孩子站在同一條線上,他便不畏懼艱險,一路前行。失意的時候給孩子鼓勵,困難的時候給孩子動力,孩子優秀的時候給他表揚。
世界很大,與孩子肩并肩,才能讓他一路前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