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和孩子的溝通技巧有哪些?常聽到有些父母抱怨,自家的孩子太不聽話了,你要他做東,他就做西,逆著你的思維去做事。這讓作為父母的感到無奈與疲憊,一心都想著為孩子好,可孩子卻偏偏不聽話。那其主要原因在于父母沒有與孩子建立正確的溝通,特別是自己說話的語氣,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總覺得孩子還小,得聽我權(quán)威父母的話。壓根沒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只顧著按照自己的那一套方式去要求孩子。
和孩子的溝通技巧有哪些?
一、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想法。
孩子為什么不喜歡和父母溝通?那是因為他們嘗試過和父母溝通,但父母并未重視他們的想法,于是孩子就抗拒和父母溝通了。我們知道,當我們和人溝通的時候,如果對方十分重視我們的話語,那我們自然就有和對方多說話的動力。而如果對方只是敷衍應(yīng)付,那我們溝通的欲望就會大大減弱。這個道理,放在孩子身上也是行得通的。
所以家長們需要認真對待孩子的言語和想法,即便孩子說出來的言語十分幼稚,家長們也不要不當回事。而是應(yīng)該體會到孩子的這種天真,并以同樣天真的方式回應(yīng)孩子。孩子此時會覺得父母是真的和自己在認真聊天,這時他們就會愿意向父母敞開心扉。為什么孩子會更愿意和同齡人溝通?就是因為同齡人會把彼此的話都認真對待。
二、不沖著孩子發(fā)泄情緒。
父母有許多壓力能夠理解,但無論怎樣我們都不能用我們的情緒來懲罰孩子。孩子是無辜的,我們不能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出氣筒。如果我們總是沖著孩子發(fā)脾氣,孩子就會抑制住和我們說話的想法。他們一開始只是不敢和我們說話,到后面就是真的不愿意和我們說話。
三、多傾聽,讓孩子多說。
傾聽是父母們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往往會忽視的一點。因為父母們覺得自己懂得比孩子多,所以只需要教孩子怎么做就好了,無需關(guān)注孩子怎么想,可這是大錯特錯的。孩子雖然懂得不多,但他們也有表達自己的欲求。如果父母們總是在不停地輸出自己的想法,而不顧孩子的表達,那么孩子的表達就會被抑制,就不愿和父母溝通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