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講衛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擁有的一個好習慣,不管是洗臉刷牙還是飯前便后洗手,還有日常中的洗澡洗頭、勤換衣服等等,這些都是個人講衛生的體現。但當孩子不講衛生時,怎么教育呢?
孩子不講衛生怎么教育?
1.父母以身作則。
很多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原因,忙碌勞累,回家把衣服一脫隨手一丟,甚至能夠將襪子扔的到處都是,孩子見到的是這種情形,孩子怎么可能變的講衛生守規矩。
爸爸媽媽先從自身做起,不亂扔亂丟,至少也要將物品放置于他們本來的位置,注意保持洗漱的頻率,以及給孩子帶來正面的講解,孩子會在這些行為中學會什么是講衛生,什么是自己的“面子”。
2.父母學會放手。
爸爸媽媽總有一種孩子還小的顧慮,認為孩子還是小不點,肯定不會做,要不然就怕孩子做不好搞得到處都是,還不如自己做。孩子就因為父母的動手干涉,自己不會做或者懶得做。
爸爸媽媽先要肯定孩子的成長,講衛生也是他們成長必須要經歷的一件很好的習慣,這是自身自理的一種體現,爸爸媽媽要給孩子成長的機會,否則孩子如何做到學會。
日常中,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學會正確的講衛生方式,洗手洗臉需要注意哪些事項,洗頭洗澡又該如何清潔等等,這些最基本的常識需要孩子經過一段時間地鍛煉才會變的熟練。
3.日常衛生要堅持。
很多孩子雖然學會了講衛生,但可能會出現因為嫌棄麻煩或者頻率過高放棄的情況,爸爸媽媽一定做到很好的督促作用。
4.隨時隨地講衛生。
孩子講衛生不只是在家中,在學校,還要在一些其他的公共場所進行衛生習慣的培養,做到隨時隨地講衛生的好習慣。
在公共場所,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地大小便,更不能亂涂亂吐,保證室外的干凈人人有責,從小做起。
家庭中孩子也要與爸爸媽媽一樣,為家庭的衛生干凈保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不亂扔東西在地板上,比如地上臟了幫忙打掃等等,保證家庭居室的衛生,也就保持了孩子的衛生。
5.及時鼓勵孩子。
孩子受自身年齡限制,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帶有孩子相對年齡的一些特點,比如堅持不下去,比如拖延,比如賴皮等等,爸爸媽媽要學會鼓勵孩子幫助他們堅持。
孩子擁有一個好的作息習慣,前提需要進行洗漱的完善,等一切就緒,孩子自然也就形成了這樣一種重復、持久的習慣,為孩子后續的成長打下基礎。
孩子在完成這些行為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給他們鼓勵與表揚,單一的重復性的行為全靠自覺遠遠不夠,還要家長的積極熱情帶動,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期望與支持,更有助于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