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1
我們應該都聽說過這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情況,但對于自己的錯誤要看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是繼續保持著犯錯,還是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它,那么對于孩子主動認錯了我們該怎么做呢?
孩子主動認錯了我們該怎么做
1、讓孩子知道錯在哪里了
很多做爸爸媽媽的都認為,孩子認完錯之后應該就沒有什么問題了。其實,很多孩子在認錯的時候并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了,只知道這次又惹爸爸媽媽不高興了。所以,做爸爸媽媽的在孩子認錯之后,一定要清清楚楚的告訴孩子錯在哪里,讓孩子下次不要再有同樣的舉動。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明白,到底是什么事惹得爸爸媽媽不高興。
2、教會孩子換位思考
當孩子犯錯了,家長要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孩子雖然一時倔強,但其實是會聽道理的,錯誤引起的后果,可以讓孩子見識見識,幫他分析,并引導他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這樣的溝通方式,孩子很快就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非常樂意的改正。
09-05 閱讀全文>
當孩子出現不想上學的情緒時,很多家長感覺天都要塌了,不問原因就對孩子一頓打罵,但其實這種做法只能在短時間內壓制孩子的想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想要讓孩子自愿去上學,還要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
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時我們家長應該怎么做
1、不要打罵
切忌孩子一說出來不想上學,父母就開始動手,或者把孩子批評的一無是處,要知道父母這樣做不僅會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讓孩子徹底失去與父母交流的欲望,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對上學這件事越來越厭惡,所以父母面對這種情況一定要先保證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2、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這一點可與孩子的特長結合起來。其實,特長與學習并不矛盾。很多有特長的孩子,學習成績也不錯。由于有特長、有興趣愛好,這些孩子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上來,從而使二者相得益彰。
12-27 閱讀全文>
不僅僅是成年人才會發脾氣,就連孩子在遇到不開心的事時,也會有情緒,經常會讓父母感到身心疲憊,但是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那么小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小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
1、找到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孩子發脾氣一般有三種原因,一是孩子想通過發脾氣讓父母滿足自己的某種要求。二是感覺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忽視,想通過發脾氣來吸引父母的關注。三是心中有積累的委屈和憤怒,偶然遇到了觸發的事情。小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耐心分析他們發脾氣的原因。
2、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出現比較強烈的情緒反應,父母可以采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漸漸的去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知道您能夠理解他,孩子的心情就會慢慢沉淀下來。同理孩子的情緒并不等于孩子的行為,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緒表現當成是一種工具,對父母予取予求。要讓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不當的行為必須被規范。
08-02 閱讀全文>
很多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就變得暴躁沒有耐心,或者是選擇逃避,這其實是不好的一種現象,如果家長沒有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一直逃避挫折,那么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家長保持鎮靜
孩子遇到挫折時。孩子焦慮、生氣或感到恥辱,家長很難保持鎮靜,這偏偏是最重要的你給孩子演示如何應對的最關鍵時刻。別忘了,當孩子看到家長跟著焦慮或擔心時會增加他們的焦慮,只有保持鎮靜才能聚焦在問題本身上。
多鼓勵孩子
大多數孩子的內心都比較脆弱,在這個年齡階段里,他們并沒有經過大風大浪,當遇到挫折的時候難免會一蹶不振。
07-23 閱讀全文>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已經初具了成人意識,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是大人了,所以想要得到他人的正視和尊重,所以家長也不能再用以前的那一套教育方法來對待孩子,要學會改變。那么對于孩子的管教我們該怎么做呢?
對于孩子的管教我們該怎么做
1、耐心傾聽
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有些家長常常不能保持冷靜,甚至會打罵孩子,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管教孩子,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所以家長一定要冷靜下來,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問清楚原因,然后再根據原因,解決問題。
2、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但是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這時,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一起協商問題,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03-22 閱讀全文>
有不好孩子家長問過我“孩子亂發脾氣時我們應該怎么做”這個問題,其實我想說這個問題家長擔心是可以理解的,家長不必過于緊張,合理及時的引導孩子就可以了。
孩子亂發脾氣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1.和孩子保持視線水平
如果爸媽蹲下來和孩子平視,或者把孩子抱到高處和自己平視,其實是在傳遞一個信息——我沒有不認可你現在的狀態,我接納你的情緒。
2.幫助孩子表達感受,而不是用憤怒來回應孩子
你的憤怒不僅安撫不了孩子還會使他的情緒擴大。所以家長一定要溫柔的和孩子對話比如:“我知道你現在生氣了,因為你走累了”,“你覺得很委屈所以生氣了對嗎?”等。
03-21 閱讀全文>
有時候父母雖然經驗豐富,在和子女交流的時候,并不能考慮到子女的感受,子女也就難以理解父母的苦口婆心,與孩子溝通我們應該怎么做,不少家長還是要學一學。
與孩子溝通我們應該怎么做:
1、眼神交流
“察言觀色”這四字大人會,孩子也會,可是家長們往往不會用這四字來給孩子傳達正確信息,無論那種與孩子相處的模式中,父母的眼神對孩子至關重要。
父母一個嚴厲的眼神,可能對孩子就變成了:“我是不是做錯了什么?怎么辦?”可往往父母的本意只是希望孩子注意一下,并沒有想其他,長此以往,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反而增添了不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問題隔閡。
反之父母對孩子何不用溫柔親切的眼神去傳遞信息呢,孩子內心也會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重視,從而讓他們更好的成長呢!
02-21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