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應該都聽說過這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情況,但對于自己的錯誤要看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是繼續保持著犯錯,還是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它,那么對于孩子主動認錯了我們該怎么做呢?
孩子主動認錯了我們該怎么做
1、讓孩子知道錯在哪里了
很多做爸爸媽媽的都認為,孩子認完錯之后應該就沒有什么問題了。其實,很多孩子在認錯的時候并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了,只知道這次又惹爸爸媽媽不高興了。所以,做爸爸媽媽的在孩子認錯之后,一定要清清楚楚的告訴孩子錯在哪里,讓孩子下次不要再有同樣的舉動。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明白,到底是什么事惹得爸爸媽媽不高興。
2、教會孩子換位思考
當孩子犯錯了,家長要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孩子雖然一時倔強,但其實是會聽道理的,錯誤引起的后果,可以讓孩子見識見識,幫他分析,并引導他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這樣的溝通方式,孩子很快就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非常樂意的改正。
3、教育孩子“認錯”要及時
當孩子做錯了事家長最好立刻進行處理,否則換了環境或情景,孩子容易忘記或與其他事情混淆。比如孩子說了一句臟話,家長應立刻告訴他:“不可以這樣說話。”并要求孩子立刻說“對不起”。
孩子為什么不敢主動認錯
1、害怕大人責備
有些家長平時在家就經常兇孩子,所以當他們犯錯之后,根本不敢承認。每個家長在生氣之前,都會有固定的動作或表情,孩子觀察力很強,必然能夠敏感的察覺到父母的情緒。一旦發現父母的表情不對,內心就會非常恐懼,所以會不肯承認錯誤。
2、來自于父母行為的不良影響
有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為了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會做出顛倒黑白的事情——對他人說謊。
也有的父母在孩子做錯事情,或者與別的小朋友發生紛爭的時候,明顯地袒護自己的孩子,甚至幫著孩子找借口推卸責任,教育孩子不能太老實,否則會吃虧。
父母的這些行為都會對孩子形成錯誤的引導,讓孩子混淆了是非觀念。這樣做也許可以得到一些眼前很小的既得利益,但是長遠來講,卻讓孩子喪失了誠信,無法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品格。
3、孩子沒認識到錯誤
大多數孩子都天生好動,喜歡探索身邊的各種事物,常常把家中的東西當作玩具。如果這些東西是爸爸媽媽的錢包或是別的重要事物,那么惹大人生氣就在所難免了。
可是,孩子并不明白自己哪里錯了。成人平時沒有和孩子說清楚,什么可以玩什么不可以玩,或者成人沒有把那些孩子不該玩的東西放在孩子看不見或碰不到的地方。這些都是造成孩子“犯錯”的因素。這樣的話,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可爸爸媽媽還要他承認自己錯了,孩子怎么做得到主動認錯呢?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