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6
假如讓孩子投票對父母的反感和不滿,那么嘮叨肯定榜上有名。曾聽一個孩子說:“我媽真的很煩,嘮嘮叨叨,沒完沒了。放假我都不想回家了!”所謂“杯滿則溢”,在一件事情上,如果你說得越多,孩子往往做得越差,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長如果想要和孩子取得良好的溝通,減少嘮叨是很有必要的。
家長平時用什么方式與孩子溝通?
一、尊重的語氣。
其實家長與孩子在某些地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家長總是壓制著孩子,屬于霸權這孩子,居高臨下,或許家長可以嘗試著換一種態度,與孩子成為朋友,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在和自己講某些事情的時候,一定要靜靜聆聽,不要總裝作不在乎的態度,如果家長可以用尊重的語氣表達自己的立場,那么孩子的需求也會得到家長的理解,孩子也就會卸下心里對家長的防備。
二、信任的語氣。
我們都知道家長對于孩子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孩子在和其他孩子鬧矛盾的時候,很多家長可能更多的時候不分青紅皂白就是一頓毒打,但是家長這種做法嚴重傷害了孩子,有些時候,家長可以先聽孩子怎么講,再用信任的語氣告訴孩子,這樣長期下去,建立家長與孩子的信任感也是非常快的。
03-21 閱讀全文>
很多孩子長大以后,就變得不愿意和家長溝通,而是喜歡渴望擁有自己的空間,這樣一來家長就無法得知孩子的近況,也無法正確引導教育孩子。所以,面對孩子不愿意溝通的情況,家長要及時改變這個局面。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家長溝通
1、沒有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系
溝通和信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基礎之一。如果父母沒有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系,孩子可能不會愿意與他們交流,也不會信任他們的決定。這可能會導致孩子感到被忽視或不被理解,從而不不愿意和家長溝通。
2、環境因素
從前受舊觀念的影響,父母占據絕對主導和支配地位,而孩子只能處于屈從和依順地位,雙方關系完全不對等,是嚴重失衡,孩子不能對父母有絲毫的不敬,久而久之就成為習慣,還有以往幾乎都是多子女家庭,父母對孩子的重視和珍愛度較低,而現在隨著社會進步,人們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也發生較大改變,父母和子女的地位懸殊現象得以改觀。
09-13 閱讀全文>
研究表明,大人們平均每天只和孩子們交談12.5分鐘。其中大概8.5分鐘的時間花在譴責和禁止上面,和孩子友好交談的時間只有4分鐘左右。由此可見,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的重要原因就是家長的溝通方式不對,孩子感受不到溝通的作用。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一、尊重孩子的內心世界。
為什么有些孩子不聽家長管教,不聽家長的話?因為家長也曾不聽孩子的話,不尊重孩子的內心想法。
要想贏得孩子的尊重,也要學會尊重孩子,讓孩子做什么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為什么這樣做;要充分信任孩子,并能寬容孩子,允許他犯錯,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但同樣的錯誤不能犯第二遍,如果一不小心犯了但決不允許犯第三遍,因為事不過三,到那時,他一定覺得沒有尊重你,因為尊重是相互的。
家長只有放下姿態,平等地對待和尊重孩子,才能受到孩子的尊重。也只有平等對待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
03-22 閱讀全文>
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其實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
孩子不和家長溝通是什么原因:
1,孩子自主性提高。
小時候孩子比較聽話,那是因為孩子還不知道一些東西,沒有形成自己的一些觀點和自己的一些想法。隨著孩子年齡逐漸的增加,他所了解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他可能逐漸的發現父母所說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正確的,而父母所說的意見與自己的想法也是不一致的,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越來越不愿意與家長溝通。
2,孩子的隱私性提高。
隨著孩子逐漸的長大,他開始意識到每個人有自己的隱私,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與父母進行溝通,進行交流。比如說孩子在學期間可能會有一些感情上面的一些事情,或者是自己在其他方面有一些想法,但是這些想法他可能不太愿意跟父母進行溝通。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她為了保持自己的隱私,就可能不太愿意跟父母溝通。
03-09 閱讀全文>
為何有的青春期孩子不愿與父母交流?這種現象在青少年中并不少見,有專家把這種現象稱為“家庭沉默癥”。這是由少男少女青春期的特點決定的。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不愛和家長溝通?
(1)青春期反應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自主性加強了,“自我中心”的表現更加突出。他們對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處理辦法,喜歡和自己年齡相仿的人交流思想。有了困難,寧愿向朋友啟齒,而不愿求助于父母。這是生理發育和心理成長的正常反應。
(2)家庭環境中缺少話語群
少男少女都有這樣的感覺,譬如遇到一些學習問題、人際交往問題,還有對明星、足球、時事等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只有找到適合交流的人才能真正暢談。而父母與他們的關注點不同,對事情的看法也不同,雙方無法找到談話的切入點,也就是沒有共同語言。因此在學校能說會道的孩子,回到家里就只能沉默了。
03-08 閱讀全文>
青春期孩子,跟爸爸媽媽總會有代溝,問題到底出在了哪里?到底是孩子的錯還是家長的錯呢?
其實有一點我們應該承認,每一個有問題的孩子背后,也一定會有一對有問題的爸爸媽媽,父母和孩子在青春期時的溝通很容易遇到問題,那么溝通注意技巧是很必要的,反思也很重要。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
理由1:不關心我內心的想法
我有時候真的不知道爸爸媽媽都在想些什么,為什么他們就是不明白我到底需要什么,為什么他們就喜歡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我?我為什么要順著他們規劃好的路線走下去?
03-07 閱讀全文>
表達對孩子的關心,然后了解一下孩子不去上學的原因。然后和孩子商量共同解決的辦法,可以在家休息,等孩子感覺好一點的時候再回去上學。并和孩子分析,如果一直不上學會發生什么樣的影響。
孩子不想上學家長怎么溝通
1、操控心情不打罵好好溝通:孩子不想去校園了,作為家長肯定會氣憤,但依然要操控好自己的憤怒心情,要知道打罵處理不了底子問題,只會讓孩子更逆反,要做的就是好好和孩子談談,了解一下孩子不去校園的原因,看看孩子有沒有提出什么條件和要求等。
2、理解孩子的壓力:孩子不去校園了,家長不能只管自己的尊嚴或者體面,以為孩子不去校園了,讓自己感到丟人,其實應該多替孩子想想,孩子不去校園天然心思也有很大的壓力,不是遇到了特別大的事情,或者實在是受不了,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的,仍是要多站在孩子的視點思考一下問題,這樣問題才簡略處理。
3、根據原因處理孩子遇到的難題:孩子不去校園了,天然是有原因的,家長根據孩子提出不去校園的原因,好好和孩子溝通,協助孩子處理問題,假如孩子學習壓力大,跟不上課了,家長能夠和教師溝通一下,降低學習壓力,在校園被欺壓了,不敢去,也要去處理一下,消除孩子的心思顧慮和擔心,才是處理的方法。
4、和孩子教師溝通一下:假如孩子比較內向,底子不和自己溝通,也不告知自己不想去校園的原因,家長能夠和孩子的教師聯絡一下,問一下孩子在校園的最近表現,不去校園的原因,合作教師一塊處理孩子不去校園的問題。
03-13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