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2
小孩子的脾氣總是說變就變,上一秒還在開心的玩耍,下一秒可能就因為無理取鬧開始哭鬧。大多數家長在教育時都會選擇一個打一個護的方式,認為黑臉和紅臉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但其實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
父母一個打一個護的危害
1、影響是非觀念的形成
父母對孩子所做的同一件事作出不同的評判,采取不同的態度,易使孩子是非混淆、無所適從。孩子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沒有,更不知道應該聽誰的,干脆就用無所謂的態度對待自己做的錯事。
家教中的雙重標準,讓孩子難以樹立明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甚至成為左右逢源、陽奉陰違的“雙面人”。
2、影響教育的時效和效果
12-05 閱讀全文>
孩子頂撞父母會產生許多傷害,首先它會損害家庭和諧,破壞孩子與父母的關系,影響教育的實施以及孩子的成長。
孩子頂撞父母的危害
1、影響人際關系。有的孩子在家里為所欲為,對家長出言不遜,到學校后往往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同學、老師,從而遭到同學的嫌棄,老師的“不待見”,導致人際交往不和諧。
2、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自我為中心,簡單的處事方式一旦形成,為將來走向社會埋下隱患,別人不愿意與你交往,當遇到困難時又無助,慢慢地就會心理失衡,孤僻、抑郁在所難免。
3、影響良好家庭文化的確立與傳承。和諧健康的家庭文化,是一個充滿孝道,相互尊重的文化,關乎到子孫后代。一旦形成不良家風,就會傳承下去,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來?!?/p>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引起孩子的頂撞
08-20 閱讀全文>
與孩子缺少溝通,會疏遠孩子與父母的關系,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也不能及時發現,幫他解決。父母是跟孩子最親近的人,如果連最親近的人也不愿意傾聽他們,會讓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長大后也不愿意對別人敞開心扉,始終對別人有距離感,影響他的交友和人際關系。
孩子和父母不溝通不說話的危害
父母很少和孩子進行親密的溝通,這會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孩子沒有安全感,情緒的控制能力也會很差。
心理學家指出,游戲是孩子的天性,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玩伴。在游戲中母親能培養孩子細膩的感情,父親則給孩子提供陽剛和力量的榜樣。
在父母的陪玩中成長,孩子會變得更細膩體貼,更自信勇敢,更有安全感,更有承受力。
如果父母在這方面根本沒有注意過,孩子的情商發育就會出現停滯或者失衡。
08-16 閱讀全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有時候父母的行為,會很大一部分的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父母經常對孩子吼罵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影響,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改掉這種不良的習慣,避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同時我們應該積極幫助引導孩子,培養孩子良好品質,為孩子接下的健康成長道路做好鋪墊。
父母經常對孩子吼罵會有什么危害
首先,經常對孩子吼罵,會讓孩子變的膽小懦弱。由于孩子總是被吼叫,因此孩子根本就不明白自己真正錯在哪里,從內心深處對于自己做的任何事都感到恐懼,總擔心會被大人批評吼叫,以至于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時候,都缺乏信心。這樣的孩子以后走入社會也是容易被人欺負,由于膽小,甚至還會隱忍下來,很是危險。
另外,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經常對孩子吼罵,孩子自然在行為上會有所收斂,但是這種束縛,家長并沒有給孩子明確的答案,也沒有指出孩子為什么會被吼叫,往往還會帶有家長的情緒,孩子慢慢的就會認為家長是將不好的情緒,宣泄到自己身上。
這種情緒會讓孩子覺得不服、憤怒,繼而有了反抗能力之后就開始變得叛逆。而且這種吼叫的毛病也會傳到孩子身上,這些孩子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情緒暴躁、亂吼亂叫的樣子和自己的父母是一模一樣,讓別人也會感到心理不舒服。
總之,經常對孩子吼罵會傷害孩子有效的心靈,不利于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所以,當孩子惹家長生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脾氣,不要大聲吼孩子,轉變方式,以更加溫和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12-07 閱讀全文>
孩子從小就是會模仿的,家長需要時刻注意著自己的言行,這樣才能為孩子做好榜樣。還有就是要給予孩子高質量的培伴,也就是說要放下手機多去陪伴孩子,讓孩子時刻在家長的愛意中成長,那么父母如何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呢?
父母如何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1、不要說謊
家長承諾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長期給孩子說謊,孩子就會覺得說謊很正常,將來可能他也會習以為常。如今,在這個提倡誠信的社會,抵制說謊,講究誠信顯得尤為重要。
而且優秀的家長特別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比如要早晚刷牙,早起早睡,不挑食,愛上閱讀等好的習慣,這些都是能夠讓孩子更好的進行成長的。
2、父母要做到誠實
11-19 閱讀全文>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將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給予了孩子非常深厚的關愛,但是過分的溺愛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很多家長也沒有察覺到父母溺愛孩子的危害,導致給孩子造成了一些性格上的缺陷。
父母溺愛孩子的危害
1、溺愛使孩子價值觀混亂
如果一個孩子在溺愛的環境下長大,他就接受不到正確價值觀的熏陶。他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他覺得自己就是中心、自己滿足就可以了。這樣的孩子,他對很多問題,比如原則性的問題、價值觀的問題等全部是處在混亂狀態的。
2、孩子變得自私
在溺愛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習慣了周圍所有的人都圍繞著他轉,所以做事的時候他首先考慮自己,不善于考慮別人,很容易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多帶孩子到外面跟同齡人玩耍,在跟別人的交往中,讓他學會分享,知道照顧別人的感受,扭轉自私自利的性格。
10-26 閱讀全文>
如今很多的家長都比較的寵溺孩子,在生活的也會盡量的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但是小孩子的性格和習慣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家長的溺愛往往會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今天,就在這里例舉一些父母包攬一切對孩子的危害,希望家長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父母包攬一切對孩子的危害
危害一:如果表現出缺少自理能力的現象,別人都會的事情,自家孩子卻不會,那么必然會受到同伴的取笑,很可能還會遭受到一些排擠。這也就導致孩子的社交會出現問題,同時會變得非常的自卑,在情緒上也會變得十分敏感。
危害二:孩子動手實踐的機會很有限,所以動手能力比較差,一旦他離開父母的庇護,步入社會,需要獨立面對生活時,生活就會一團糟。媒體上經常報道的“啃老族”,就是父母過度包辦孩子的一切產生的惡果。
危害三:父母經常幫助孩子做事情,讓他們可以不對任何事情負責。本應該孩子履行的責任卻被家長搶先做了,使之對所有事情都可以沒有責任感。久而久之,孩子對任何事都沒有明確的目標,容易做事有頭無尾半途而廢。
危害四:只要是給孩子報的適合孩子年齡段的活動,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如果家長一再地打斷孩子的操作過程,嘮嘮叨叨地說這里不行那里不行。這些行為和語言是非常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
06-28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