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孩子的脾氣總是說變就變,上一秒還在開心的玩耍,下一秒可能就因為無理取鬧開始哭鬧。大多數家長在教育時都會選擇一個打一個護的方式,認為黑臉和紅臉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但其實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
父母一個打一個護的危害
1、影響是非觀念的形成
父母對孩子所做的同一件事作出不同的評判,采取不同的態度,易使孩子是非混淆、無所適從。孩子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沒有,更不知道應該聽誰的,干脆就用無所謂的態度對待自己做的錯事。
家教中的雙重標準,讓孩子難以樹立明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甚至成為左右逢源、陽奉陰違的“雙面人”。
2、影響教育的時效和效果
孩子犯錯誤時,需要父母立即進行相應的教育,告訴他們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以后如何改正?適時的教育不僅效果好,而且孩子也會心服口服。
如果在孩子出現過錯時,如果父母一個打一個護,因為教育意見不統一,不但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倒把矛盾的焦點都聚焦到打不打孩子這個問題上,很有可能導致雙方爭執起來。
這種“本末倒置”的情況在“一打一護”中經常出現,但它除了給孩子起到一個不良示范的影響外,等到事情過后再“舊話重提”,其教育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3、破壞親子關系
如果父母中的其中一方教育孩子總是扮演嚴厲的角色,而另一方總是哄孩子,久而久之,“爸爸”或“媽媽”的稱謂就會成了嚇唬孩子的令牌,遇到孩子搗亂不聽管教的時候就搬出來。
那么總是扮演“黑臉”的家長,逐漸讓孩子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和嚴厲的家長關系越來越冷淡,甚至是抵抗、叛逆,破壞了親子間該有的溫情。
教育孩子時正確做法
1、父母雙方要共同研究孩子存在的問題,了解他的脾氣秉性,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在孩子的性格和品質培養方面達成統一意見,教育過程中做到互相配合,步調一致。
當孩子犯錯時,其中一方批評教育孩子,另一方不要袒護,應該提前統一意見。如果發生沖突,一方選擇沉默,在教育好孩子之后再私下進行交談。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否則會損害對方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以后更難管教。
2、既要建立權威,又要不讓孩子害怕自己,家長在孩子面前,應當用一種“溫柔而堅定”的方式進行教育。這聽起來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首先就是要讓孩子感到你是安全的,關心他,以此建立和他的親近關系。
家長要有原則,有底線,知道孩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這樣孩子也會長成內心有原則,且自制力強,因為他知道,耍賴哭鬧、害怕逃避都沒用,該做的始終要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