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班的小朋友不聽話其實也是一種普遍行為,只要家長或老師能夠對其進行引導,孩子就會有所改變。但是我們在教育的時候不能采取打罵的行為,這會引起孩子的反抗,那么對于中班的小朋友不聽話怎么辦呢?
對于中班的小朋友不聽話怎么辦
1、給孩子講道理
孩子不聽話時要給孩子講道理,雖然孩子小,但也要讓孩子有意識去懂道理,養成一個好習慣。在孩子學習時也要讓其處于一個輕松的環境,在輔導孩子做功課時不要讓孩子很緊張,覺得在完成任務,可以用生動的語言和表演輔導孩子做功課。
2、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親切
帶中班的老師就需要在和不聽話的孩子說話時要改變姿勢,還有說話的距離。一定要盡可能的離孩子近一些,還有就是和孩子在說話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半蹲保持可以平視,這樣都能夠讓孩子感覺到老師的親切,從心底也是可以改變對老師的映像。
3、及時稱贊孩子正確的行為
當孩子做出了我們期望的行為時,千萬不要覺得這是應該的,或者認為已經達成目標了,就急于糾正孩子的其他行為。在孩子做對的第一時間給他稱贊和反饋,比如一個認可的眼神,豎起的大拇指,語言上的描述,和孩子擊掌等,都能很好地強化這個行為,讓它在今后更頻繁地出現,真正達到改變孩子的目的。
4、勤與孩子溝通
只有通過與孩子的溝通,我們才能真正知道孩子們內心一些真實的想法,才可以解決小朋友不聽話的問題。對孩子進行一些心理疏導和正確的引導。
比如孩子要某個玩具,但是家里有很多同類型玩具,你就讓他說出跟家里的有什么不一樣或者為什么想要這個玩具。溝通比例,也可以按照3:1進行,溝通3次,滿足1次,至少讓孩子知道,溝通是有效果的。
5、互相溝通、互相協調
孩子已經上中班了,若有不聽話的行為,就應該互相溝通、互相協調,父母跟孩子可以做朋友,但是前提是互相尊重且積極的溝通,互相表達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想法,父母心中有理想的孩子表現,孩子心目當中也有理想的父母形象,只有兩個人互相理解、互相契合,才能不出現矛盾、沖突。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