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會發現,自家的乖寶寶突然在兩三歲的時候變成了一個小惡魔,變得不再聽話,喜歡在你所有的語言之前加一個“不”字,讓他干什么偏不干什么。
這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想表達自我對周圍環境的感受,語言的匱乏剛他們不能完整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有的時候又不能很好的理解爸爸媽媽們的意思,所以總讓爸爸媽媽們感覺寶寶在和自己對著干。
怎樣做到不打他好讓他乖乖聽話
第一,就算兇他也不能若無其事……寶寶是不是無法理解“不行”的意思?
很多時候不是因為寶寶臉皮厚,而是他真的不知道該做什么反應好。特別是當媽媽看上去很兇的時候更是叫人手足無措。光用嘴說,寶寶的確很難理解為什么“不行”以及“怎么樣才行”,即便是用兇巴巴的語氣,也只會嚇到寶寶而已。視情況給寶寶換個地方冷靜處理,或找出寶寶惡作劇的原因將其攻克。
第二,說“不”時責備了寶寶,他哭得很兇,冷處理還是安撫?
遵循“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可以笑著對寶寶說:“不再那樣做了好棒!”或者抱抱他,正面行為得到正面鼓勵之后,寶寶的心情會好起來的。當然,這種安慰與鼓勵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不要刻意去實施“打一棒子就得給一顆糖”的做法,本來么,“不”是一件嚴肅卻并非可怕的事,溫柔的語氣也可以包含堅定的原則。
第三,不論提醒多少次,他還是會反復犯同一個錯誤,為什么?
寶寶是活在當下的。所以,很多時候媽媽會發現,才剛提醒他的事情過一會兒、換個地方立刻就忘了。他真的不是故意的。在提醒寶寶的同時,要做好寶寶可能會再次搗蛋的心理準備。說“不”這件事是需要重復的,在這方面,寧愿多“嘮叨”幾次。請不要用“我不是已經說過了嗎“這樣帶有責備的語句。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