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家長都想要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棟梁之材,將孩子培養的非常優秀,但很多家長并不能如愿,甚至孩子長大后會非常的叛逆,不聽家長的管教,那么,小孩子怎么管教呢?
小孩子怎么管教
父母要問自己,你想通過給孩子訂立規矩達到什么目的,以及針對自己的孩子訂立哪些規矩是必要且重要的。
如果在要出門的時候,你責怪孩子沒有穿好鞋,可平時都是你親自幫他穿。這時責怪孩子只會讓你煩躁,讓孩子沮喪。專家建議的指導原則是,父母可以在紙上為孩子列出三個方面的規矩:自我照顧(如刷牙)、家庭責任(如收拾碗筷)以及外出時的要求(如未得到父母允許,不能吃拿別人給的東西)。
面對稍大點的孩子,你一旦決定了所有的規矩,就盡量用孩子能聽懂的話,解釋清楚設立此項規矩的原因及重要性,這也是管教小孩子的方式。
比如可以和孩子解釋說“我們要收拾好自己的屋子,這樣尋找和存放東西會很方便,住起來也很整潔、舒適?!睂<艺J為:規矩最終是為了加強孩子的家庭價值觀,培養優秀的品質。如果你解釋了規矩背后的原因,孩子會更樂意遵守。
不要用”激將法“刺激孩子。父母總是比孩子有力量,無論是體力還是生活經驗,父母和孩子”斗智斗勇“,原本就是實力懸殊,當然,父母可以和孩子比賽一些他們擅長的具體項目,比如打球等,但不要以輸贏為目的。
家長、老師以及與孩子關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與孩子賭氣、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對心理感情處于不成熟階段的少兒來說,“激將法”是不合適的,不能這樣管教小孩子。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須負起責任來管束。但這種管束應該是充滿親情、人性化、科學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為私有財產來任意修理擺布。也不可采用簡單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顧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長視為靠山,合理的管教關懷,會讓孩子們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問題危難會求助于家長。如果家長平時對孩子的一切(學業、表現、愛好等)太聽之任之,好像是給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卻會感覺家長對自己“不在乎”而產生疏遠。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