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不單純是管出來的,也不單純教出來的,而更多的是父母給的身體力行的影響。因為孩子的模仿力特別強,要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就先努力做到,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學習。
孩子應該怎么管教
一、耐心傾聽
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管教孩子,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此時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二、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協商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但是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
這時,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三、讓孩子去體驗后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么吼叫也是無用的。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家長教育孩子的誤區有哪些
一、孩子在不和諧的氛圍中接受教育。由于生活誘因而致的心理浮躁,使得家庭矛盾比較普遍,許多家庭常常伴著矛盾教育孩子,這些矛盾在家長看來可能無所謂,但對孩子影響較大。
二、對孩子的要求常常因家庭成員不同而不同,使孩子無所適從。由于很多是獨生子女,家人都想去表現自己的愛心,甚至通過獻爰心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同樣是要吃飯了,孩子在寫作業,母親可能要求孩子寫完作業吃,父親可能讓孩子放下作業馬上吃,這樣孩子就不知該怎么辦了,如果,爺爺,奶奶也表明一下看法,估計那頓飯可能都吃得不開心了。
三、不重視孩子對習慣的養成。對孩子教育有一定的隨意性,即看家長的實際情況。家長忙了,把孩子放得很松,家長閑了,又把孩子盯得太緊。其實,家長的隨意性對孩子影響最大,因為,孩子的惰性,常常產生于此。
四、不了解進而引導孩子的真實需求。這樣往往使得孩子任性和逆反。當孩孑覺得父母故意整自己和父母覺得孩子故意對著干時,往往是互相不了解真實需求造成的。
家長教育孩子要注意什么
第一,尊重孩子。要知道,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可以任意愚弄、嘲笑的對象。要尊重孩子,更要尊重自己,既要養育孩子,又要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讓孩子占據自己所有的時間,那不是偉大,而是自私的綁架。
第二,讓自己成長。作為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跟著自己學,而不是自己抱著手機玩著游戲看著短視頻卻讓孩子體會學海無涯的苦楚。理想是自己的,玩不完成都是自己的,孩子的理想是孩子的,二者沒有可比性,更不能將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這是無能父母的表現。
第三,父母相愛是最好的教育?;橐錾罾?,不可能沒有磕磕碰碰,也少不了雞毛蒜皮,若不是原則性的問題,那么就可以協調解決。而且,作為夫妻來說,婚姻是需要經營的,有了孩子之后仍需要好好保鮮,好的父母感情能夠讓孩子時刻生活在溫暖之中。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