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磨蹭的心理分析?父母的行為模式決定著孩子的行為表現。因此,要改變孩子的磨蹭,父母首先應正視自己的行為方式。如果你有容易激怒、看不慣孩子動作慢、難以自控的情緒等,那么,在要求孩子之前,先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態度,避免給予孩子不信任和不耐煩。其次,要學會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這意味著父母的行為模式應符合孩子的心智成長的規律。
孩子磨蹭的心理分析?
1、認知類原因。
即不認為拖拉對自己有什么不好,家庭中有不良示范存在,父母長輩對孩子嬌縱、溺愛。孩子沒有時間概念,表現散漫、任性、規則意識淡漠。
2、情緒類原因。
情緒類根據性格不同又分兩種,一種性情較緩的孩子。跟不上父母或周圍人的節奏;或父母教育觀念不一致、亦或朝令夕改,孩子思維被拉扯,無所適從,還常被催逼、斥責。長期下來,孩子事事沒勁頭,有一點破罐子破摔,從不主動適應周圍環境,表現懶散,拖拉、消極、被動。
另一種孩子性格不慢,除了自己特別想做的事之外,其余的事總是拖拉。他通過拖拉行為與父母、老師抗爭,以獲得自己學習、生活的主控權,這類孩子要自己說了算,渴望相對寬松的成長環境。
這兩類孩子內心不一定有清晰的意識,但做事不在狀態,缺少動力,表現較被動。
3、能力類原因。
這類孩子主觀上想改變拖拉,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時間概念,動力稍缺,因為動力不夠,能力也達不到;能力達不到,好習慣養不成,好習慣養不成,自然拖拖拉拉。這里,能力和動力相輔相成,動力強了,會想辦法提高能力;能力強了,動力也就變強了,二者良性循環,互為推動,好習慣自然就養成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