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個人認為還是不偏科好。偏科往往會對我們其他的科目也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造成整體成績都跟著下降。
孩子一旦出現偏科現象,如果不及時的做好引導,往往都會使孩子煩躁和厭倦,進而產生對學習的厭煩情緒,很可能影響到其他學科。各個科目之間都是有一定聯系的,如果出現“缺胳膊少腿”現象。例如:語文不好,缺乏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會影響政治、歷史試題的分析、判別等。
偏科好還是不偏科好
有時候偏科也會降低孩子的學習信心。因為某些科目學不會,該科的成績就會越來越下降,漸漸失去了學習信心,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對該科產生排斥心理。其實,大家都有自己長處或短處,優勢或劣勢,這是改不了的,但如果發現孩子哪一科是薄弱的,哪一科是考的最遭殃的,那應該重點補一下這門科目,確保孩子能進步才是上上之策。
那么,面對偏科該怎么辦呢?
1、與孩子溝通,說明偏科的危害
針對孩子具體偏差的科目在考試中所占的比例,讓孩子自己計算一下偏科所差的分值對以后升學所造成的影響,讓孩子自己認識到以后要想升人理想的高中,乃至期望中的大學,偏科是多么巨大的絆腳石,因此須克服偏科的現象。
只有孩子真正認識到這點,才有可能自覺地去彌補自己比較薄弱科目。
2、請求老師的幫助
家長應主動到孩子的學校,與孩子偏科的任課老師溝通,講明想激發孩子對所偏科目的興趣和熱情,懇請任課老師的配合。
適用方法可以是請求老師上課時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孩子來回答,孩子答對了,老師加以贊賞和鼓勵,孩子在班級同學面前感到自己薄弱的科目受到了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會極大地增強自己的信心和學習興趣。
3、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所偏科目的興趣
有的孩子偏科可能就是對該學科不感興趣。不想學就很有可能學不好,學不好就更不想學,形成惡性循環。
應針對孩子的具體特點和具體原因進行分析,對孩子偏弱的學科,多與孩子講一下該科目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事例,一些科學成果和人文趣事等,引導和培養孩子對此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孩子從心理上自覺消除厭惡感和抵觸感。
4、鼓勵孩子繼續發揮他的強項
家長應該為孩子的智慧潛能提供充足的發揮空間,讓孩子的強項能夠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和發展,不能刻意地把孩子的學習時間強硬地化分和改變。
5、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
對于一些因為特殊原因引起的偏科現象,家長可以在生活中,采取針對性地引導方法。比如說,有的孩子討厭數學課上的計算,覺得進位、退位很麻煩,而且經常出錯。
家長就可以嘗試委托孩子去買一些小東西。讓孩子在買東西的過程中學會計算,體會到計算的重要性。
6、進行心理暗示,多給孩子鼓勵
比如,家長可以找出孩子在薄弱科目上的可取之處,哪怕是一兩點,進行鼓勵,讓孩子覺得,“我竟然在這門最差的學科上也有過人之處”。通過贊揚,慢慢使他產生積極的自我暗示,相信自己能把那門科目學好。
7、找差補缺,有針對性
如果孩子的各科成績均不錯,而唯獨英語成績比較差,則可以說明孩子的智商和學習能力都沒問題,那么問題就有可能出在學習的興趣和態度上。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