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初中生厭學的心理原因有哪些?進入中學后,需要學習的學科瞬間增加很多,各科的課程難度也越來越大,很多初中生會出現跟不上班、成績下滑的現象,從而形成了厭學心理,對學習感到排斥和厭煩,想要解決孩子的厭學,找到初中生厭學的心理原因很關鍵。
初中生厭學的心理原因有哪些?
一、心理壓力大。
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不成熟,學校和家長又給予過大的壓力,將會使孩子出現一些情緒和行為的改變。生長在應試教育嚴重的今天,屬于青少年學生的自由空間少,導致不會溝通,把各方面的困難壓抑在自己心理,造成性格內向,注意力偏差而導致厭學。
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重壓下,社會與家庭將負擔交給學校,學校將壓力轉嫁給學生,于是拼命延長課時,加班加點,學生從早學到晚,雙休日也不得休息。過重的學業負擔,容易使學產生心理疲勞,導致厭倦而厭學。
二、負擔重帶來逆反心理。
為了升學率,為了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為了成績能更好,老師家長給孩子施加了很重的學習壓力和負擔,不僅學校中的課業多到孩子無力喘氣,在休息時間家長往往也會安排一系列的課外輔導,最終導致學生完全不能承受,產生逆反心理,對學些感到越來越厭倦。
過高的期望值與功利意識也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厭學。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于是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當孩子達不到標準時,便采取不正當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夠忍受,有些孩子干脆“死豬不怕開水燙”,反正達不到要求,索性放棄追求。
三、討厭老師。
由于一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某些失誤或不足,造成部分學生對他們產生反感,于是對他講課也不感興趣。嚴重還會延伸到討厭上學,從而出現厭學的情緒。
四、學習目的不明確。
學生本身也會因為學習目的不明確,不求上進或學習方法不當,考試遭受失敗而產生的厭學心理。
五、情感需求不滿足。
有些學生由于家庭變故,父母離異,情感孤獨,缺乏溫暖,于是便常常尋求情感補償,而學習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難起到情感補償作用的,因而他們往往廣交朋友,追求刺激,以從其它渠道獲得心理滿足來彌補家庭情感的殘缺,這同樣易導致厭學現象的發生。
這些學生廣交朋友,常常不辨良莠,哥兒們義氣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誘惑,導致厭學甚至輟學。追求情感平衡,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把握不當,則容易出現偏差,發生不良行為,產生不良后果。
六、學習目的不明確。
學生本身也會因為學習目的不明確,不求上進或學習方法不當,考試遭受失敗而產生的厭學心理。
七、在極度焦慮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強迫癥。
如不由自主地去想、去做某些事,明明知道沒有必要去想,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擺脫也擺脫不了,非常苦惱,使注意力無法集中。有時候,自己做的事情自己都毫無主見,就像被思維控制一樣,昏暈而過,迷茫糊涂,而這種強迫癥,是不會貼附在學習上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