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實際上,與父母激烈沖突的那一刻,孩子才會有怨恨感,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怨恨父母的,除非真的很特殊的情況!比如父親長期毒打母親和自己,這種情況孩子才會一直怨恨父親。否則平時最多就對父母有所不滿,與怨恨是不搭邊的!
孩子恨父母是怎樣的一種心理
一、對于父母的恨沒有充分地表達出來;
1、父母專制蠻橫;
有部分父母從小就處于自己父母的控制之下,沒能很好地發展出自己的部分,形成了控制就是愛的信念,向自己的父母認同,即變成了控制型的人。作為他們的孩子,沒有表達自己和做自己的空間與權利,完全成了父母的一部分,依照父母的設定而活。對于父母的攻擊性只能壓抑起來,否則會受到懲罰。
2、父母冷漠苛責;
有部分父母比較冷漠,與孩子的交流較少,情感鏈接中斷。我們知道,嬰兒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向爸爸媽媽求助,以尋求安慰。而父母并沒有接收孩子的求助并置之不理的時候,孩子體會到的是父母的冷血,并對世界充滿敵意,認為外面是不安全的。
3、父母較自戀。
如果遇到比較自戀的父母,他們會認為自己是最好的,自己的孩子當然也要最好。對于孩子的要求就高了,一旦出現差錯,孩子受到的將是嚴厲地呵斥。對于父母的恨只能轉向自己,攻擊自己等于攻擊父母。
二、父母沒有對子女表達自己的愛。
1、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愛;
無論是高冷、控制還是自戀的父母,在他們的內心中,也存在一個受傷未療愈的小孩,當面對自己的孩子時,也會不知所措,只能借鑒自己父母的養育方式扶養小孩或者隱藏自己防止傷到孩子。
2、拒絕親密關系;
對于部分人來說,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意味著拋棄了自己的父母,會受到父母的懲罰。
父母該如何消除孩子的怨恨
第一:父母不要去跟孩子嘮叨,因為沒有人能夠忍受像唐山一樣整天嘮里嘮叨的行為,其實孩子他也是不例外的,孩子不喜歡父母有事沒事就對他絮絮叨叨,或者是不管大事小事都在她面前說,對于孩子的一些小失誤或者小脾氣呢,千萬不要三番五次的重復提起,因為父母一嘮叨孩子就嫌煩,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呢,我們父母千萬記住,就是不要對孩子太嘮叨。
第二就是不要經常指責孩子。所謂人無完人,沒有人說不會犯錯,尤其是年紀尚小的孩子,正在就處于快速學習的一個階段。可能難免有做不好的時候,可能考試也不是每次都考那么好,這是我們父母的不要一味的去指責孩子的缺點,那你的指責可能會撲滅孩子積極的學習。
第三就是我們家長不要太專制,對于孩子呢不要說一不二,從來不咨詢孩子的意見,或者就是說嘴上有問過,但是行動上卻還是依照你的想法去做了,那這種相處方式呢,會讓很多孩子們覺得非常的不舒服,所以說我們呢,最好能跟孩子有一個有效的溝通。我們父母一定要首先學會聽孩子說,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你一定要讓孩子敞開心扉,去說出他們的一些心里話啊,每天要跟孩子進行聊天,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更好的掌握孩子的情況。
家長平時如何教育孩子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模仿,爸爸媽媽的言行,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身為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2、家庭要充滿愛的氛圍。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小覷,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那孩子各方面發展都會很好,很優秀。
3、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
(1)共享。與別人分享及關心照料他人,共享這種品質將是一種交際技術,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所處的環境是小朋友共有的,懂得共享智人將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2)禮貌。禮貌是一種發自內心對待別人的友善情緒,懂得尊重別人與環境的孩子是很優秀的。
(3)責任感。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樣的事,所以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4)勇于承擔。孩子犯錯誤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不能勇于承擔自己的錯誤,并且改正。
(5)重視細節。俗話說得好,細節決定成敗,一個人是否可獲得杰出的成就,取決于他能不能將普通小事做好,一個重視細節的孩子,未來將是一個成功人士。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