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高二的孩子正屬青春叛逆期,出現厭學的現象很正常,應該從側面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再對癥下藥,注意勸導和教育方式盡量婉轉一些,以免引起孩子叛逆心理,那樣會適得其反。
孩子高二不想上學了家長怎么開導
1、要以引導為主
要以引導為主,而不能采取訓斥的方式,會適得其反。其實每個人都有進取心,高中階段的孩子更是如此,血氣方剛、不安現狀、上進心強。
但是如果在平常的學習中受挫過多,則會出現精神上的萎靡不振,甚至產生厭學情緒。以前我都是靠吼或者嚴加管教孩子,基本都是徒勞無功,而且讓孩子更加反感了。
2、適當的減壓,不要心存壓力
引導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多與老師、同學交流討論,培養自學興趣。知識要互補,思想要共振,學習討論也是很重要的,它既可以活躍學習氣氛、集中注意力,又可使孩子信息得到交流,思維得到調整。
3、家長不能把自己過高的期望強加給孩子
家長要明白,不能把自己的期望和愿望強加給孩子。有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學習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是腦力活也是體力活,不是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學的。多給孩子一些理解和安慰,有你們的支持和鼓勵,孩子會知道他并不是孤單的一個人,成功了有家人一起分享喜悅,即使失敗了還有家人的理解和安慰。
4、多與老師溝通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進入高中就可以放松,面對孩子的厭學情緒沒有及時做教育工作,孩子就變的更加散漫,上課睡覺、課后網吧、曠課逃學都是部分孩子的常見表現。要想避免孩子出現厭學情緒,家長就要和校方老師保持聯系,務必經常參加家長會,及時了解孩子學習情緒和在校情況,同時配合校方教師的工作,共同引導孩子的學習成長。
5、家長要學會幫助孩子找準定位
孩子自己有定位,但家長還是可以適當輔助。看孩子自己平時的學習成績,以及是否可以再提升。不要過于讓孩子盲目地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同時要讓孩子明確目的,接受允許的進步和退步,這樣孩子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提高自信心。
為什么孩子到了高二總是不想上學
1、高二屬于迷茫期和過渡期,此段時間高中的學業已經過去2/3,該學的知識已經學的差不多了,對于現在所能掌握的知識的多少持有懷疑態度。不知道自己會了多少,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不會,這會讓孩子陷入一個虛幻的孤獨的情況當中。
2、高二,此時可能處于青春懵懂時期,最怕你這是心理懵懂的心怡某一個小哥哥,小姐姐,其實這樣的情況也是一種成長的表現。
3、壓力過大。如果孩子屬于某種很要強的孩子,看到周圍的同學有的為自己目標而努力,奮力前進,而此時的可能還止步不前,或者有所倒退,對很多問題都有可能不是很會。當看到這樣的情況,本身自身的心理反應,就會出現破罐子破摔的現象,這時周圍家人可能總也拿著“別的家的孩子”跟去比較,也會抵觸學習。
家長如何與高二孩子溝通
1、平等原則
家長是子女的監護者,培養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有義務教育孩子成長,但孩這并不意味著家長與子女不平等。家長與子女在人權、道德、人格、價值觀等方面和家孩子都是平等的。在這些問題上,誰都沒有特權。子女是應該聽從家長的教導,但這49并不意味著他們一定要對家長百依百順。他們也可以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家長可以高給孩子一些建議,但不能粗暴干涉。
2、真誠原則
孩家長與子女溝通的效果好壞,與家長如何聽孩子講話很有關系。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是決自己的,無所謂,有時聽孩子說話,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一邊聽一邊還想著別的事。
3、換位思考的原則
家長要想和子女溝通順暢,就要理解、體貼子女,更需要進行換位思考。因為大家站步的角度不一樣。看問題往往會有差異,如果學會了換位思考。換個角度看問題,孩子合與家長之間的隔閡很容易消除,大家站在同一個立場上,就能心平氣和地交流,心平氣和地發表看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