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要嚴加管束,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現在孩子正處于發育期,是學習模仿能力最強的時候,對什么都充滿好奇心,如果不加以看管,約束,那么,孩子的心靈就很容易受到污染,甚至學壞,走上不良的道路。
14歲孩子和一幫混混玩不回家
1、給他一個溫暖的家,讓他體會家人對他無微不至的關照。十四歲,在孩子自己的眼中,已經是大人了,有了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會希望家長與他平等對話。而父母對孩子的關系,不僅僅在于生活上的一些呵護,還要了解,理解他思想上的變化。跟他談心,知道他的想法來源。從而在思想上給予他正確的引導。
2、給他做可口的飯菜,讓他被家里的飯菜誘惑而準點回家。很多家長由于自己工作,事業上比較忙碌,晚上很晚還會回到家中。而孩子總是因為一個人的晚餐而感到孤獨。所以就在外邊與其他人結伴取暖。等到家長發現孩子徹夜不歸,才突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尋找自己的孩子。殊不知,孩子最初不回家的原因,只是簡單到沒有人陪他吃一頓熱乎乎的飯菜。
3、給孩子絕對的話語權,即使孩子犯錯也不采取粗暴手段。很多家長認為十四歲還是孩子,就應該言聽計從。故此,對孩子總是發號施令讓孩子絕對的服從。一旦孩子有異議,不聽話,輕則指責,重在打罵,讓孩子皮肉受苦。這樣孩子內心恐懼,見家長如老鼠見貓,在自己家中卻總是讓自己精神緊張兮兮,感覺在夾縫中生存,自然便會出逃,離家越遠越好。更何況,十四歲他的思想體系已經在逐步形成,做家長的要給予他們話語權,要認真聽他們說話,讓他們表達。不要輕而易舉地打擊對方,不讓對方發表自己的看法。絕對不能讓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一觀念帶偏我們教育之路。否則,如此暴力下,哪個孩子愿意在家。
4、允許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及信任。很多孩子不愿意回家,往往是家長不信任孩子。而這種不信任,往往會讓孩子一點點失去自信,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自卑感油然而生。不被家人認可,在家如此受罪,便會往外跑。這是因為,人缺少什么,便希望得到什么。或許在外邊,他能獲取到自己想要的這份自信。就比如,在游戲廳,他的游戲技能超越,受到他們的贊賞,便會讓自己沉醉其中來滿足自己內心需求。故此,作為家長,你要在孩子優秀的方面,認可他,贊賞他。而在他不足的房間激勵,鼓勵他,要助他更上一次樓。
5、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讓孩子感受到家長是自己堅強的后盾。很多時候,家長會說孩子不聽話,什么事情都不與自己說。這往往是因為你們之間沒有很好的溝通渠道。讓孩子感受不到遇事可以向父母傾訴,求援。而許多家長不是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而是全不當一回事;或是不耐煩拒絕傾聽;甚至劈頭蓋臉地一通訓斥。這自然就隔斷了孩子與你溝通的欲望。所以,要學會和孩子溝通,懂得聆聽,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為他考慮一些事情,而不是家長想當然地就給出了結果。
6、夫妻關系融洽不爭吵,讓孩子安心在家不愿意往外邊跑。很多夫妻,一到家見面就吵架。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就能吵上一個晚上。摔東西,彼此大打出手,甚至鬧到居委會進行調解。這樣,孩子每每看到這些,心里必然會害怕,而自己力量單薄勸阻又無濟于事。那對于他來說,最好的辦法,便是逃離。離開他們,眼不見為凈。若是如此的夫妻,更多的問題便在于夫妻間的情感調劑。若你們之間相處的關系得到改善,孩子自然而然便會喜歡回家。
14歲孩子和一幫混混玩不回家是什么原因
有幾個原因可能會導致這種結果。
一是孩子在學習方面遇到問題,但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老師的寬容,從而失去自信而放棄未來。
二是因為教養方式而導致的低價值感。比如孩子在學習上無法獲得成功體驗,在習慣上得不到父母的認可,甚至人的生命價值也經常受到父母或者權威者的否定。低價值感的孩子必然不會去做對未來有意義,或者有一定挑戰的事情。那么沉溺于現實的基本生存狀態,吃喝玩樂就成了最容易的選擇。
三是生活太單調導致人生無意義,便選擇了現實的有趣。小混混不見得有學識,但大多會玩,有團體的凝聚力,這些東西對于生活中只有學習的孩子來說具有極大的誘惑,因為社會化以及當下的快樂都是人的本能需求。
家長如何與孩子相處
1、營造輕松溫馨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家庭環境是孩子接觸的第一環境,溫馨的家庭環境,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安全感,還可以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心態。在家庭環境中,我們不僅要注重與孩子的相處方式,多傳播一些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多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多給孩子一些鼓勵的贊揚,同時也要注重夫妻之間的相處模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鬧情緒,容易讓孩子產生畏懼心理,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2、在和孩子相處過程中,要平等公平。
我們雖然為人父母,多一些經歷和教訓,但是在和孩子相處過程中,父母和孩子的身份是平等的,因此,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過多干預孩子的思想,在出現問題是,我們更多的時候應該充當聆聽者,適當的時候給出引導,而不是這個事情,你可以做,那個事情不能做,讓孩子在自己的約束下,變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
3、善于發現孩子優點,讓孩子正面對待缺點。
任何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他們身上有別人無法替代的光環,也有一些遺憾的缺點。作為父母,我們不要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點,自己孩子的缺點,喜歡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不僅容易讓孩子產生排斥心理,也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因此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并對其進行贊揚,鼓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對于孩子身上不足的地方,也不要全盤否定或逃避,和孩子一起認識這種不足,只有正面認識這種不足,才有改正的勇氣和決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