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可以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找出問題所在。然后,可以嘗試通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來解決問題。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有趣的學習材料,如圖書、電影、游戲等,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小孩叛逆期非常嚴重不想上學怎么辦
首先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雖然這個時候家長非常焦慮和擔心。但是當你帶著情緒跟孩子交流溝通時,孩子感受不到你的愛和關心,他只能感受到你的情緒。然后和你產生對抗。
其次,在你能夠控制好自己情緒的狀態下,跟孩子溝通。因為青春期的孩子他之所以叛逆就是想爭取他人生的自主權,青春期的孩子其實是很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個好的學業水平的,但他想要自己管理自己的人生。所以你可以心平氣和的去跟他溝通,尊重他,了解他對未來有什么打算和想法。而不是指責他現在對學習失去興趣,或者跟他講:你現在不學習,以后會沒有工作過不好生活。當你指責他或者跟他講大道理的時候,就不是溝通,孩子會認為你想要控制他。
是否能溝通下去,取決于你們是否有一個好的親子關系。只有當你們關系好孩子不對抗的時候,他才有可能聽你。如果你們沒有好關系,那么你就沒有機會引導和教育孩子,更別說糾正孩子了。
因為看到孩子厭學,叛逆,家長內心充滿了焦慮和擔心,這里家長有一個期待,就是我指責跟他講大道理,他就可以立刻回復到原來的樣子。太過于操切,往往會破壞了親子關系。孩子會越來越叛逆厭學。
所以家長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時,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等待。
孩子的叛逆行為是如何形成的
家長與孩子相處的相互作用
人與人的相處,是起著相互作用的,好比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家長與孩子的相處也是如此。身為家長的你,必須注意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很多時候,孩子不一定是叛逆的,可能他說了一句話,母親覺得不滿意,就大聲罵他,孩子受到刺激,也變得大聲對抗,或以沉默抗議,或以反叛行為抗議。久而久之,孩子便會產生一種習慣,這是日漸形成,與父母之間一種相處的相互作用。
孩子心里不滿
許多時候,孩子心里不滿父母偏心、心口不一等。但又說不出來,便會以行動來表現自己的不滿。
有時候,父母并非偏心,而是因為某個孩子行為不良,經常犯錯誤,自然父母責備得比較多。可是,孩子接收的信息卻是:父母偏心。因此,他很可能會以不聽從命令等行為以示不滿。
孩子養成習慣
管教孩子要趁早,千萬不要因為他只有兩三歲,做父母的就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而不糾正他的錯誤。例如,不尊重長輩,什么東西得不到就以哭、不吃飯等為手段,要挾父母。如果父母讓步,孩子得到的信息就是:原來,我用這方法對待父母,父母就會讓步。待孩子長大時,習慣已經養成,要改也不容易了。
父母的管教方法專制
父母以專制的方法管教孩子,常以命令的語氣說話,要孩子順從一切,并不是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行得通的。個性較溫和的小孩,會服從父母的權威;個性較剛硬的孩子,則會反彈。反彈的結果,便會形成所謂的叛逆行為了。
親子關系界限模糊
很多時候,由于父母不合,母親為了爭取孩子站在同一陣線,便會時常對孩子投訴做父親的不是,做母親的苦處。這等于是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相處,告訴孩子自己多無助。這樣的角色扮久了,很難再建立母親的權威,要孩子順從自己。
另外,有些人為了討孩子歡心,會以金錢收買孩子,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結果使得孩子得寸進尺,不斷要求,終至超過界限。這時,做父母的要劃分界限已經來不及了。
家庭出現問題
當家庭出現問題,父母感情不睦,時常爭執時,孩子心里討厭,但又覺得無助時,便會以逃避,或以叛逆的行為表現自己的不滿。
孩子受朋友影響
青春期的孩子,喜歡受到同伴的認同,很容易受到慫恿,做一些不該做的事。例如,孩子在學校和教師頂嘴,卻被同學稱贊;或是勇于反抗父母定下的規矩,受到壞朋友的認可,如此一來,孩子便會產生錯覺:如果我扮演這樣的角色,便會被別人稱贊。
成長的過渡時期
有時候,可接受范圍內的叛逆行為,是和年齡有關系的,是成長階段的必經過程。孩子若有少許的叛逆行為,父母不必大驚小怪,認為他是變了,應該像從前一樣關懷他,對待他。到了某個階段,例如男生當兵時,或是女生上大專學院時,這種叛逆的行為將自動消失。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1、讓孩子把興趣與學習聯系起來
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強迫孩子去做某件事,而是找到他的興趣點,再尋找突破口,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有些做家長從小對孩子給予很大的希望,如何一直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志去“規定”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的興趣,那么孩子很容易會產生逆反情緒。
比如孩子喜歡看某部動畫片,那么可以找一些相關的動畫片人物為原型的繪本。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興趣,又鍛煉了孩子的閱讀能力。比如孩子喜歡做手工,那么也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參與進來,因為孩子在做手工的過程當中,肯定會遇到諸多的困難,比如看不懂說明書,不明白具體怎么制作。這樣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去查閱有關的資料和書籍。家長更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參加一些活動和比賽。在競賽過程中,孩子的成長是很迅速的。
2、讓孩子就做眼前的事,不要好高騖遠
有些家長急于求成,從小口頭禪就是讓孩子考取“清華北大”,每天豪言壯語說一堆。其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上清北,上很好的學校的。有目標是好的,但是做好眼前的事更為關鍵。不如當下就用孩子容易獲得的價值去刺激他,孩子覺得自己通過一點小奴隸就可以獲得獎勵,慢慢的自然而然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不用設定更高的目標,比如要考全班第一名什么的的。重要的是要穩扎穩打,如果給孩子定的目標是班里15名,孩子結果考了班里10名,那這種“意外驚喜”,往往帶給孩子的成就感更大。
可以給孩子創造一些和同學一起交流討論的機會。比如讓孩子覺得自己擅長什么,那可以召集一些小伙伴兒,讓孩子主動去幫助別人,在過程中孩子也獲得了成長,也相應的提升了興趣。
3、多觀察,了解孩子的興趣點
有些孩子會喜歡特定的老師,那么可以在孩子心中樹立榜樣人物。比如老師很喜歡讀什么書籍,老師有什么特長,孩子以此為目標就有動力去努力。
大部分孩子都有玩兒的好的同伴,也可以讓他所崇拜的小朋友拿實際行動來帶動他。多給孩子制造一些課外活動的時間,也許玩耍的過程就能夠激發起對不同事物的興趣。
言傳永遠大于身教
每天三令五申的要求孩子,不如家長就先成為想讓孩子成為的那種人。每天告訴孩子學習有多重要,但我們自己呢?有多少家長是堅持每天都在閱讀,每天都在成長呢?聰明的爸媽,要懂得言傳永遠大于身教!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