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孩子比較少,在家里很受寵,因此仍性、脾氣大的孩子比較常見,這很正常。那么針對孩子發脾氣摔東西這一問題,家長到底該怎讓做?
孩子發脾氣砸東西家長怎么處理
首先,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孩子摔東西,一定是在發泄他心中的不滿,不愿意和家長交流,不管他自己是對是錯,他找不到合適的傾述的對象,只有以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表達心中的不滿。這個現象的發生說明孩子和家長都存在問題。
先說說家長,家長應該問問自己,我了解孩子嗎?了解是多方面的,不只是學習,往往家長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孩子會認為家長的功利心太強了。我們還應該多了解孩子興趣愛好,包括愛打什么游戲,都和哪些同學玩,喜歡什么玩具等等(當然要多引導)。平時,多傾聽孩子的建議和意見,我們家長的錯誤,要懂得有藝術的說出來并改正。只有這樣,你和孩子才有共同語言,孩子才認為你是真正在關心他這個人,自然會與你交流。
再說說孩子,孩子摔東西,事情發生了,就要想辦法以積極的心態去解決,而不是粗暴的平息。先關心孩子傷著沒有,給予愛和家庭成員的溫暖。等孩子平息了,才一起來分析事件的起因,過程和結果。要讓孩子意識到摔東西不僅損壞的是財物,還傷害了家人的感情,更損壞了自己的形象。告訴孩子想問題,做事情要多方面考慮,要考慮其他人的感受,何況我們還是一家人呢。要讓孩子意識到什么事情要善于溝通交流,要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努力去說服別人,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方式,那只是無能的表現。我想,和孩子說清楚這些問題,他應該會反思,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總之,人和人相處,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矛盾,何況孩子和我們年齡相差這么大,對同一問題總會有不同看法,相互之間多了解,多陪伴孩子,會大大減少矛盾的存在。
孩子愛發脾氣是什么原因
1、無理取鬧
這種情況在比較小的寶寶身上容易出現。比如,寶寶不喜歡刷牙,所以每次刷牙的時候,他就故意搗亂或吵鬧;寶寶不讓父母離開,媽媽爸爸急著去上班,他就是不讓;到了商店里,他一定要買和家里一模一樣的玩具,不買就大吵大鬧,等等。
2、遭遇失敗
孩子的心非常單純,但是也非常脆弱,經不起一點打擊。比如,孩子很用心地在玩拼圖,但是拼了半天,都不成功;或是很努力地搭積木房子,搭得很高的時候,房子突然塌了。孩子覺得自己沒有想象當中那么能干,就會情緒低落。
3、要求得不到滿足
很多父母坦言,讓他們感到最尷尬的就是,在公共場合下孩子鬧脾氣,此時,一些父母會生氣,責備孩子,其實這種方法并不對,因為你的干預越多,他的脾氣可能越強烈。孩子鬧脾氣,有時候是帶有試探性的,而你越是表現出劇烈的情緒,孩子就越會過分。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如何回應
1、冷靜回應,避免情緒化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往往也會被挑起情緒,但此時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父母的情緒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發展。
如果父母也陷入情緒失控的狀態,孩子不僅得不到引導,還可能學會用情緒化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孩子發脾氣時,我們可以深呼吸幾次,給自己幾秒鐘的冷靜時間。用平穩的語氣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我們一起來看看怎么解決,好嗎?”
2、共情孩子的情緒
共情并不意味著縱容,而是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通過共情,孩子的情緒會更容易平復,從而更愿意聽取父母的建議。
我們可以用語言描述孩子的感受,例如:“我看到你很生氣,是不是因為這個玩具壞了?”肢體語言同樣重要,比如蹲下身子與孩子平視,輕輕握住他們的手。
3、教會孩子表達情緒的方法
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是父母的重要職責。研究表明,當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情緒時,他們發脾氣的頻率會顯著降低。
教孩子用詞匯描述情緒,比如“我很生氣”“我很難過”。通過角色扮演或繪本閱讀,讓孩子學習如何在沖突中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
4、設立規則并堅持執行
雖然共情和理解很重要,但父母也需要在孩子平靜后,清晰地設定規則。例如,“我理解你很生氣,但我們不能打人。”發脾氣的孩子,并不是“壞孩子”。他們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你求助,告訴你他們需要更多的愛、理解和支持。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