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和父母不親,主要原因取決于父母,現在大多數父母主要忙于工作,根本沒時間與孩子交流,甚至帶有錯誤的思想,認為物質生活好了就沒有問題了。其實這是錯誤的,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基礎上,精神生活也要跟上。
孩子和父母不親近怎么辦
首先,作為家長自己先弄明白,平常日子中,自己和孩子們都有什么接觸的話題,會產生代溝或者根本就找不到話題和自己的孩子溝通……
有些做家長的,從一開始有子女就總覺得自己沒有什么毛病,只要給足孩子吃喝用度就萬事大吉了。從來都是居高臨下,以長輩們的口氣和孩子們說話,久而久之使得孩子們心里產生壓力和恐懼感,害怕自己的父母,在他們面前不愿意撒嬌,不愿意暢所欲言!
再或者孩子大了就逼婚也是一大忌諱!好不容易遇到節假日,和孩子們一見面就是說些個人問題,掰扯些他們不感興趣的話題!
所以,建議做父母的,平時盡量做到,有事無事就主動給自己的孩子發個信息,打個電話等等吧,逢年過節的提前說些暖心的、鼓勵的話題……,把自己也扮作孩子的小伙伴們,偶爾的淘氣一把,扮酷一次,孩子也會很愉悅身心的接受你們的。倘若,如果你實在覺得自己無能為力的話,那就多給自己的孩子笑臉相迎,讓他們覺得自己的父母不是古板而是不善言談而已,還是很親切滴!
作為子女無論你小時候生活在什么環境中,無論你有多么的感覺孤單,都要用心去看看自己的父母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年輕人嘛,知識面寬,比起父母的眼光肯定有獨到之處,所以好好的和自己父母多溝通,每個人能陪伴自己父母的日子并不多,好好珍惜這份愛和情分吧!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與父母親近
一、家庭背景的影響
1、父母婚姻問題:
父母間的婚姻問題是孩子和父母不親近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父母之間存在長期的矛盾、冷戰或離婚等問題,孩子將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導致與父母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大。
2、父母缺乏共同愿景:
當父母在教育、生活價值觀等方面沒有共同的目標和愿景時,他們的行為和期望可能會相互矛盾,導致家庭關系緊張,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密度下降。
二、親子交流的問題
1、缺乏時間和關注:
父母忙于工作、社交活動等,無法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互動。孩子通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關注來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否則容易感覺孤獨和被忽視。
2、溝通方式不當:
如果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缺乏耐心、理解和尊重,只注重說教和評判,容易造成孩子的抗拒和反感,進一步加大親子關系的疏離感。
三、教育方式的沖突
1、嚴厲的要求:
父母過度強調孩子的成績和表現,對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和嚴苛的要求,容易造成孩子心理負擔過重,產生逆反心理,進而遠離父母。
2、過度寵溺:
父母過分溺愛孩子,缺乏合理的教育紀律和規矩,容易造成孩子的任性和自我中心,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薄弱。
四、缺乏情感表達與理解
1、不懂得孩子的內心需求:
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內心需求,無法提供溫暖、理解和支持,導致孩子感到孤獨和不被理解。
2、父母情感保留:
父母在情感表達上較為保守,不習慣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孩子難以從中感受到父母的關愛,進而疏離父母。
五、家庭氛圍的影響
1、家庭沖突和暴力:
家庭沖突和暴力對孩子的心理發展造成嚴重的傷害。父母的爭吵和暴力行為使孩子感到不安全和恐懼,導致與父母的關系疏遠。
2、缺乏溫馨的氛圍:
如果家庭缺乏溫馨和和諧的氛圍,缺乏家庭成員間的關愛和支持,孩子容易感到孤獨和無助,進而與父母疏離。
有什么辦法改善親子關系
1、父母要多關心、呵護孩子,引導孩子多參加實踐活動,多做事情。
2、多與孩子交流溝通,遇到問題不要施壓孩子,也不要責備、批評,要及時安慰。
3、肯定和表揚孩子每次取得的點滴進步。
4、幫孩子減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溫暖,支持他,給他力量。讓孩子感受到身后強大的精神支撐力量。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