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高一學生不想去學校,是不是遇到什么煩心事?或者在學校遇到有暴力侵害,孩子正屬于青春成長期、叛逆期,多與孩子溝通、開導,多點關懷,給孩子一份溫暖,與孩子敞開心扉交流,排除心理障礙。
孩子高一不想去學校怎么辦
首先,要和學生推心置腹地交談,搞清楚問題所在才好對癥下藥,比如:生活上的問題、學習上的問題、環境問題、交友問題、感情問題、家庭問題等。就是沒有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也可以明白不去學校的原因所在。
第二、剛由初三升入高一的孩子,心智都不夠成熟,尤其是遇到困難或挫折,容易走極端。作為家長和教師需要及時介入,做好心理疏導,鼓勵其安心、認真完成學業。高中對任何人都是人生一段最寶貴的經歷和財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在高中階段基本形成,為未來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三,多從正面引導,贊揚其觀點,以感化其茫然的心里。學生的思想相較于大人更簡單,在成長的過程中渴求贊揚的心理更濃。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贊美之詞,這是最佳的教育手段,也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畢竟,學生還小,對自己的人生目標一知半解,都需要家長和教師細心、耐心地去做工作。
總之,作為家長,絕不能放棄對孩子的挽救,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孩子遇到的問題,神明道理,尊重人格,讓學生重新樹立信心,和其他孩子一樣在校園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孩子高一不想去學校是什么原因
一、學習內容的不適應。
高一階段,由于學習內容多,每天可能都有做不完的作業,以前那種做完作業,想玩就玩的成就感就會消失,現在可能因為做不完作業,天天被老師批評,產生挫敗感。學習沒有了成功的感覺,就沒有了樂趣和動力,自然就變成痛苦的事情了。
二、學習方法的不適應。
高一階段,慢慢會發現自己上課開始聽不懂了,一開始可能是一兩科,后面可能是多科甚至是各科都會出現聽不懂的情況。因為以前學習,不需要預習,老師課上講的內容就是課本上的內容,就是做題能用到的內容,但是,到了高中,你會發現,老師講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即便是上課聽懂了,課下做題也會錯很多,甚至以前自己擅長的學科,都會出現學習困難。
三、學習環境的不適應。
初中時候,跟老師、同學關系非常親密,到了高中,遲遲融入不到新的環境,感覺老師對自己不關心了,感覺同學關系變得疏遠了,有的學生需要住校,還可能不適應學校的宿舍管理,不會打掃衛生,不能很好的處理舍友之間的關系等等。所以,我們經常會發現,高一的同學,會去別的班級找初中的“老同學”,不能結交新朋友,實際上是適應環境比較慢的表現。在這么一個環境里,自然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
高一孩子的心理特點
1、自我意識中獨立意向的發展。高中生基本上能與其父母或其他成人保持一種肯定的尊重的關系反抗性成分減少。
2、自我意識成分的分化。主要對"理想的我"和"現實的我"把"我"一分為二。同時也出現了自我矛盾。
3、強烈的關心著自己的成長。關心自己的能力如何、知識、才能、氣質將個性是否完善等等。
4、自我評價的成熟,能夠客觀的評價自己。
5、有較強的自尊心。有了主觀目的,主觀愿望。心目中的期望值等等。
6、高中生的道德意識與初中比有了較大的發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