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上課老走神,注意力很難集中,需要分析內因,區別對待。如果孩子很活躍,一刻也安靜不下來,那么家長勢必需要幫助孩子對專注力加以訓練,并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小孩上課容易走神是怎么回事
孩子上課愛走神,可能有這幾個原因:
1、缺乏興趣
如果孩子對所學習的知識沒興趣的話,學一小會就不耐煩了。不像我們成年人,會有意識的控制自己來硬著頭皮學,孩子們年齡小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意志,如果課堂內容乏味就很容易走神。
2、睡眠不足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事業發展中心在全國八大城市調查發現,有六成多學生因為睡眠不足、學習時間過長,導致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在這方面,小學生的表現尤為突出。
3、討厭老師
有的孩子因為受到老師批評,而討厭老師,想通過上課開小差,甚至是搗亂來表達心中對老師的不滿情緒。
怎么讓孩子上課專心聽講
第一點:具體描述上課要怎么做
想讓孩子真正明白什么叫上課認真聽講,就要把抽像的概念明確成具體的動作,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孩子特別重要,告訴孩子認真聽講就是要做到:
眼睛跟著老師走:有的孩子老師讓看黑板,他卻在看書,老師讓看書時,他卻又在看黑板。保證眼睛始終不離開老師,這是會聽講的第一步。
聽清楚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有的孩子看似盯著黑板,但是耳朵卻沒聽老師講,老師的問題,一問三不知,聽清楚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是必須的。
手跟上老師的節奏:老師讓動筆的時候再動筆,不讓動筆的時候,專注看和聽就行了。
腦子要保持思考:這點是最難的,對老師講的知識要用自己的腦子想一想,也可以問幾個為什么?有疑問當堂問老師。還要學會把老師的每一個問題,都當作問自己,不要覺得老師讓別人回答了,就和自己沒有關系了。
第二點:做好“預習”,是聽課的大智慧
學習就像賽跑,預習是合理的搶跑!沒有預習的課堂,是沒有靈魂的課堂。
有了預習,經過思考、帶著問題,與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思想的碰撞、知識的對話,是雙向的、主動的聽課——這才是聽課的大智慧!
當然預習也是有講究的,不需要太細也不能太粗,太細容易讓課堂變得無趣,太粗達不到預習效果。恰到好處的預習是:
讀:讀課文3遍以上,理科也一樣,讀的過程就是理解的過程。
標:標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等上課問老師。
想:通過大概的了解,思考知識點間的邏輯性,和已學知識在腦中形成知識網。
學會預習就是主動學習的一種能力,學習效率是被動學習效率好多倍。
第三點:“課堂筆記”不是記得越多越好
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認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特別強調讓孩子把課堂筆記記好。但是你發現沒有,真正學習好的孩子,課堂筆記并不是很多,而書本上滿滿筆記的孩子,成績通常并不是很拔尖,究其根本原因是:知識只是記在了本上,卻沒記在腦子里。
所以,告訴孩子盡量把老師講的當堂消化,筆記牢記2條就夠了:
1、書本上沒有的。對于知識點的拓展,又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可以記下來。
2、聽課時不懂的。沒聽懂的,做個標記就行了,課后再問老師,先跟上老師的講解。
為了不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父母在家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幾方面:
第一,從營造環境開始
父母要盡量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立而安靜的環境;同時,孩子不能夠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家長也不能一邊玩手機,一邊監督家長孩子寫作業。
第二,要給孩子設定時間界限感
所謂的時間界限感,就是指孩子對完成一個事項的時間長度的感知。通常我們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會給孩子定時,現在請你改為定量,孩子的這個專注力就會大大提高。
第三,家長不要干擾
有時候家長看孩子學習累了,會給孩子送些水果,雖然是好意,但是卻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或者看到孩子作業上有錯誤,忍不住指出來,同樣也讓孩子的專注力遭到了破壞。
教育中最大的誤區就是對“時下的不滿”,所以我們不妨去觀察和享受孩子的自然狀態,讓孩子沉浸于自己的興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