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問清楚孩子拿錢去干什么,適當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讓他學會自我管理,把自己的花銷記賬。關注孩子,留意最近孩子周圍相處的同學,同學們是否花錢闊綽給孩子帶來影響。不要使勁責罵,和孩子溝通交流,要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改掉壞毛病。
孩子老是偷錢屢教不改該怎么辦
孩子出問題了,一定要找到原因。才能夠對癥下藥,對于孩子的偷錢行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分析并解決:
第一,孩子是否從小就有這種行為
當然,這里講的不是偷錢行為,就是孩子從小是否就有一些偷偷摸摸的行為。作為父母的是如何處理的?是否聽之任之,認為孩子小就無所謂了?如果是這樣,說明從小就有這種行為。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對于這個,家長應該反思。
第二,孩子偷錢的原因
孩子為什么要偷錢?是要買什么東西嗎?要就是說,孩子有很多需要父母沒有滿足,比如想買什么吃的?買什么玩的?買什么用的?還是去網吧花了?等等,作為父母,我們雖然不能完全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但是一定要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再者,對于孩子其他過分需求,父母是怎樣對待的?只有了解了這些問題,父母才能夠有的放矢,為孩子解決現實問題,同時告訴孩子不該買什么。
第三,與孩子深入交流
孩子要偷錢,其實最簡單的情況就是在家里不要放錢。說實話,現在我家里根本看不到錢,因為現在花錢都是通過電子支付,不放錢也可以減少孩子偷錢的行為。當然,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根本的還是要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同時要孩子樹立良好的金錢觀。
孩子為什么會偷家里的錢
1、孩子的心理特點
年齡小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想要什么就希望馬上得到,對自己的沖動難以控制。缺乏明確的是非觀念和道德約束,在欲望的誘惑下導致犯錯。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會形成理性和自律的意識。
2、需求得不到滿足
年紀在6歲之后的孩子內心已經產生了購物的想法,常常喜歡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這些想法得不到滿足,內心的欲望會更強烈。在欲望的驅使下,一旦有機會就會出現“偷拿”等走偏的行為。按照“堵不如疏”的原則,父母應該滿足孩子的正當需要。
3、與父母缺乏溝通
孩子“濫拿”家里的錢財,主要是平時父母的管教過于嚴厲,對孩子期望太高喜歡追求完美。這就導致孩子與父母疏于交流也不愿意進行交流,不敢主動的向父母提出自己要求,從而自作主張“濫拿”。所以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父母應該在溝通上做出深刻的反思。
4、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
有的孩子不懂得“偷拿”的概念和性質,認為是拿自家的錢應該不算偷竊。父母要正確看待孩子的行為不要太過緊張,孩子現在“偷拿”家里的錢不等于將來就會成為慣偷。只要進行正確的引導,絕大多數的孩子會改掉“偷拿”的習慣。
孩子偷錢玩游戲屢教不改怎么辦
了解孩子的動機
首先,家長需要深入了解孩子盜錢的原因。是否因為游戲的吸引力過于強烈,還是由于缺乏經濟獨立,更可能是因為情感上的需求。例如,孩子是否在學校受到壓力,或在社交中感到孤獨?認清動機是解決問題的出發點。
建立良好的溝通
與孩子進行開放而誠實的對話至關重要。家長可以選擇一個輕松的時機,表達對孩子行為的關注。詢問孩子對游戲的看法、感受,了解他們為何如此渴望玩那些游戲。傾聽他們的聲音,能夠贏得孩子的信任,讓他們更愿意分享內心真實的想法。
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
防止孩子沉迷于游戲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培養他們的其他興趣愛好。家長可以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鼓勵他們嘗試運動、閱讀、繪畫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生活,還能轉移他們對游戲的注意力,減少盜錢的沖動。
設立明確的規則與后果
明確的規則能夠幫助孩子理解界限所在。家長可以制定一個關于玩游戲的時間表,以及如何獲得零花錢的規則。如果孩子違反了這些規則,后果需要是一致而明確的。這樣的獎罰機制能夠促使孩子遵守約定,逐漸培養良好的習慣。
設定適齡的游戲限制
對于未成年人來說,適當的游戲時間限制和游戲類型篩選至關重要。家長可以選擇一些教育意義強、益智性強的游戲,或限制孩子玩某些容易讓他們上癮的游戲。在制定這些限制時,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讓他們參與決策,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