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果孩子出現了攀比和虛榮心過重的問題,家長應該與孩子進行深入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行為,引導他們正確看待物質財富和社交關系。
孩子虛榮心太強如何糾正
1、家長要樹立良好的榜樣
孩子在物質上的盲目攀比,雖然不全然和家長有關,但說到管教孩子,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老師。如果父母平日花錢大手大腳,當著孩子說話時喜歡談論家長里短,久而久之,多多少少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甚至在不經意間他就會去模仿。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在生活當中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盲目的攀比之心,當孩子最明亮的鏡子,以身作則的同時,也可以適當地給孩子灌輸勤儉持家的思想。
2、不放縱孩子的消費欲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消費需求有求必應,尤其是在孩子七八歲上小學時,要什么就給買什么,甚至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來顯示自己有身份、有地位。殊不知,父母對孩子過分寵愛與遷就,會讓孩子滋生攀比心理。
大人都總是有欲望的,更何況孩子,如果無原則地給予滿足,就會助長他們的攀比之心。因此,不管家里的經濟條件如何,家長要切記都不能放縱孩子的消費欲,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加以引導,逐步糾正孩子追求穿戴、愛慕虛榮的壞習慣。
3、建立勤儉習慣
有時孩子會提出一些不合時宜的需求,作為父母先考慮是否合理,家庭經濟環境與情況是否允許。如果合情合理,也可以滿足一下孩子的要求,有助于親子關系。如果不能解決,先與孩子溝通清楚,折中建立一個消費計劃,與孩子共同約定執行。
而計劃外的消費需要求孩子用幫家里干家務、勤工儉學的社會實踐、學習證書或成就來獲取,不僅建立了孩子積極正面的心理,也旁敲側擊的培養了理財能力。勤儉節約與富貴貧窮沒有關系,這僅僅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是對物質生活的一種態度。
4、讓孩子正確地對待輿論,正確評價自己
孩子生活在群體之中,總免不了被別人品頭論足,有些評論是正確的,父母就應該讓孩子認真對待;有些評論則未免失之偏頗,父母就應當讓孩子提高辨別力,不要凡事人云亦云,毫無主見,以免讓不正確的輿論左右了孩子。作為父母,我們要告訴孩子不僅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和成績,也要看到自己的短處和不足,對自己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才可避免因過高估計自己而實際上做不到的難堪局面。
孩子的虛榮心理,常表現為下列幾種攀比行為
1、比美。如挑新衣服穿,看見別人穿了件新衣服,一定要買件漂亮的;穿了雙新鞋會時時把腳伸給別人看。
2、比富。夸耀自己家的“空調”、“音響”,自己和爸爸“乘飛機、住賓館”等等。
3、比“能”。以“神童”自詡,認為自己什么都會。愛聽表揚、受不了批評,只能贏、不能輸,否則大哭大鬧,失去心理平衡。
孩子為什么會產生虛榮心
1、孩子的年齡小,認知水平、分辨能力、控制能力都比較差,不能正確客觀地評價自我和周邊事物,因此容易產生攀比心理,這是兒童自我意識發展中的常見現象。
2、受父母的思想和價值觀影響,如果家長平時比較追求物質享受,或是在生活中經常對事物進行好壞、優劣的評判,那孩子也很容易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攀比心理,渴望高端、昂貴的物質。
3、孩子在幼兒園、學習就等于邁入了一個小社會,在集體的環境中,孩子會不由自主地和同伴作比較,比如誰更漂亮、更有錢、成績更好等等。
4、父母的陪伴太少,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喜歡在物質上與同學攀比,這也是孩子想要受到關注的一個體現。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