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犯錯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有時候哭鬧不聽話,而家長講道理,孩子因為年齡原因,并不是很能聽懂。但是對孩子發(fā)脾氣的話,看似一時解決孩子問題,但是就長遠來看,容易導致孩子性格膽怯,懦弱,弊端很多。
那么面對孩子哭鬧不聽話,家長該怎么做呢?這3招有效幫助家長!
1、和善且堅定的對待孩子哭鬧
家長和善且堅定地說話語氣,與所營造的氛圍,能夠培養(yǎng)出孩子的自律、合作、責任感等諸多好的習慣。
例如,孩子在公共場所哭鬧撒潑,我們家長可以先把孩子抱到一個人比較少,相對安靜的地方,然后讓孩子哭泣,我們在一旁安靜的看著孩子,保證孩子的安全。但是千萬不要心軟,否則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這招也就失效了。
等到孩子哭夠了哭累了,感覺自己再哭也沒用的時候,我們再來和善的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和目的。
可能同樣的事情,家長還要經(jīng)歷幾次,但是孩子漸漸會知道,自己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把想法說出來才有用。之后,孩子遇到問題就不會再哭鬧了。
2、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小的時候,專注力是有限的,一些外界事物,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因此,當孩子哭鬧發(fā)脾氣的時候,不妨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3、出原因對癥下藥
孩子不聽話,總有些內(nèi)在的特殊原因,此時父母就注意觀察分析,找對原因。比如說,孩子心里不了什么委屈,心里不痛快,又說不出來,無法釋懷,就借機向父母發(fā)泄,事事和父母對著干。這時候就要想辦法讓孩子將內(nèi)心委屈釋放出來。再比如,孩子生了病,身體不舒服,心里難受,但大人沒有發(fā)現(xiàn),還按照常規(guī)來對待孩子,孩子就會特別的“犟”。
總之,對孩子要細心觀察,耐心誘導,堅決不能雙方對持,這樣下去要么就是大人終究犟不過孩子,最后聽了孩子的,助長了孩子的凡事不滿意就鬧下去的壞脾氣;要么就是父母忍不住打孩子,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