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面對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家長不要想著用暴力來壓制,這樣只能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從而讓孩子更加叛逆。家長一定要保持平和心態,只要孩子還存在一些理智,就可以給孩子講講道理保持平和心態。
初中生沉迷于手機叛逆該怎樣教育
第一,加強與孩子交流和溝通。
現在的孩子和父母的溝通較少,孩子一般不會主動與父母交流,有什么心事都藏在心里,慢慢地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內向,做事情也不會征求父母的意見。父母由于工作忙,也忽略了對孩子的交流溝通,往往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才引起重視,父母在處理方式上也可能存在問題,初三孩子剛好處于青春叛逆期,不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見,總感覺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這樣就會與父母對著干,其實孩子的內心是很孤獨的,孩子玩手機是把內心的這份孤獨寄托到虛擬世界,希望從虛擬世界中獲得滿足感。
第二,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
叛逆期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而不需要批評和指責。當孩子在玩手機時,有的父母看著心里就著急,于是對孩子進行謾罵和指責,有的家長越罵越生氣,甚至會將孩子的手機砸掉。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會讓孩子產生抗拒心理,偏偏與父母對著干。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給予關懷,比如長期使用手機會讓眼睛變得更近視,會形成青光眼等,然后講一些長期使用手機對身體的危害,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真心愛著自己。慢慢地孩子就會變得很聽話,要讓孩子放下手機,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第三,培訓興趣愛好,轉移孩子注意力。
由于孩子的興趣愛好少,孩子感覺到無所事事,于是就把空余時間用來玩手機,在手機的虛擬世界里,孩子會尋找新的刺激,一旦上癮,往往不能自拔。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做孩子感興趣的事,比如孩子喜歡運動,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打籃球、乒乓球和孩子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也可以陪孩子一起出去游山玩水,放飛心情,洗滌心靈,讓孩子感受到運動的樂趣,慢慢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第四,引導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要好好學習",孩子回答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嗯"。這樣的教育沒有效果,孩子不會把父母的這句話銘刻在心里,像風一樣飄向了遠方。
孩子很難放下手機是為什么呢
一、孩子受父母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你平常是怎么做的,就會怎樣影響到孩子。
我身邊有家長對我說:“我的孩子這么小就喜歡玩手機,我叫他不要玩他就是不聽,怎么辦?”我問這位家長:“你自己玩手機嗎?”他說:“我是大人,當然可以玩了。”我說:“孩子是會聽你講道理呢?還是會看你是怎么做的?”家長沒有回答。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為什么講道理總是不起作用?為什么孩子很討厭父母對他講道理。有的孩子會說:“我還不知道這些道理嗎?你自己都在玩,你還有資格管我?”
二、孩子缺少歸屬感和價值感。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如果孩子得不到這些時,他們就容易出現一些不良行為。如孩子想得到父母的關愛,希望他們能聽一聽自己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情。而父母的工作總是非常忙,沒有時間去關心孩子。他們在父母這里得不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就會想辦法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面。而玩手機玩游戲是一種可以體現孩子價值感的娛樂活動。在與別人一起打游戲或聊天的過程中,還能感受到歸屬感。所以就會逐漸放不下手機。
三、親子關系出現了問題。
親子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親子關系不好的話,孩子也是不愿聽父母的話的。在有些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控制型的。我叫你做什么,你就必須要做。對一個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價值觀。他們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如果你無視他們的感受,那他們也同樣會無視你。出現的行為就是我就不聽你的話。
孩子玩手機對學習有影響嗎
經常玩手機,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學習的。
其實玩手機是可以的,但現在的問題是,孩子沒有規則意識,玩起來不知道節制,影響學習,所以很多家長對孩子玩手機玩游戲這個問題非常苦惱,對吧。
其實問題也不在孩子,更多的是我們家長操作失誤。比如我們規定孩子上學期間不能玩手機,周末定時玩手機,那么作為家長就一定要監督孩子按規則執行,并且在不能玩手機的時間內,管控好家里的手機或電腦,避免讓孩子輕易接觸。
有的家長是讓孩子每天晚上玩半小時或者一個小時手機,不要等時間到了,催孩子說,到點了別玩了這樣的話,我們一定要做好預警,以及提醒,如果預警三次孩子還是不主動上交,那家長再直接拿走手機終止孩子拖延的行為就可以。只要堅持三五次之后,孩子就懂得要遵守規則。
所以,孩子規則意識的建立,更多的是在考驗家長。
很多家長不想發生親子沖突,或者不太忍心,孩子一哭一鬧就心軟,其實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應該是有獎有懲,這樣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建立手機網絡、學習、作息、運動界限的規則意識。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