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覺得首先我們要明白孩子打架的原因是什么,不要一上來就去指責孩子,我覺得這個時候我們先去問清楚到底是誰的錯,原因是什么,然后該道歉的道歉該教育的教育不能一上來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去打罵孩子,這樣是不對的。
小孩打架怎么教育孩子
不要強加成人世界的價值觀
面對孩子間的沖突,家長首先需要全面了解事情的原因,并告訴孩子:發生沖突是很正常的,不管誰對誰錯,重要的是接下來該怎樣相處。
在孩子單純的世界里,很多想法和問題,其實都是大人強加給他們的,尤其是在面對沖突的時候,會被認為是“欺負與被欺負”。甚至有些家長會直接告訴孩子:不要主動打別人,但是如果別人打你了,你就直接還手。
孩子都是在發生和解決矛盾中成長的,所以家長不要任何事情都摻合進去,這樣容易讓孩子覺得有問題了,就找大人解決,或者是只有大人才能解決問題,從而導致孩子的獨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得到培養。
幫助孩子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其實,當孩子發生“打架”行為時,正是家長幫助孩子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機會。畢竟孩子在與小朋友間的交往經驗還是不足,再加上認知能力、自控能力也比較弱。對孩子來說,確保自己當前的利益,是壓倒一切的主要目標。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認真對待了,家長應該耐心與孩子說明,想要跟其他小朋友交朋友應該怎么做,哪些做法是錯誤的,會給別人造成什么樣的傷害。
如果是其他孩子引起的,若是無意的,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對方不是故意的,朋友之間的相處肯定會有摩擦,就像你有時候可能也會不小心傷害到別人,大家要互相體諒。而如果對方是故意的,就要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要勇敢些,與對方辨別事情的正確與錯誤,是通過講理,而不是用拳頭。在家長的引導鼓勵下,慢慢培養孩子據理力爭的勇氣,也讓孩子明白朋友間的交往,需要互相謙讓,要養成禮貌待人的良好品質。
要接納傾聽他們內心的想法
其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每個人在交往過程中,都會面對一些沖突,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孩子解決。但是要知道,每個人都存在自己的局限性,難免會被自己的情緒所影響,在處理問題時會出現偏差現象。
當面對孩子“打架”這件事上,我們不僅要接納自己的局限,同時也要接納孩子的局限和反應。家長需要用心去傾聽和接納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理解孩子的情緒。
如可以詢問下孩子:“這件事是怎么發生的?”“當時的感受是怎么樣呢?”“現在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你希望爸爸/媽媽幫助你什么?”……
在傾聽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給予認真關注的態度,也可以在自己冷靜后,找對方的家長進行理性溝通,并告訴孩子自己已經做了努力了,讓孩子知道,你一直陪伴在他/她身邊,不管孩子怎么想的,你都是理解和支持他/她的。
通過與孩子間進行深度良性的溝通,從中深入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同時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對自己的愛。
通過父母的愛,來賦予孩子面對沖突時的底氣,讓孩子自己去探索、體驗人生道路的經歷與自由,慢慢學會如何調節情緒與面對處理沖突!
孩子應該學習的6條人際交往原則
1、有禮貌
相互尊重、禮貌相待,是人際交往中的基本準則。在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班級里,總會有一些孩子,不懂禮貌、不會表達,比如:言行舉止粗魯,愛取笑別人,動不動朝別人吼叫,甚至動手打人。在孩子即將要進入幼兒園之前,家長就應該教他基本的禮貌用語和注意事項,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
2、遵守規則,不以自己為中心
有些孩子習慣了在家里什么都是以自己為先、想怎么樣就能怎么樣,到了同伴交往中,如果不懂得調整,就很容易碰壁。沒有人會喜歡跟任性、霸道、只顧自己的人玩耍。遵守規則,懂得為他人考慮的人,才會收獲更多的喜愛。從小教孩子遵守規則,考慮別人的感受,將來步入社會,他才會遵守社會中的各項規則,適應能力更強,人際交往更順暢。
3、敢于拒絕
人際交往中,有些孩子從來不敢拒絕別人,怕別人不喜歡自己、不和自己玩了,即便不愿意,也會勉強自己去做。不懂拒絕,不利于孩子收獲健康、友好的人際關系,甚至會影響到自身的成長,學會禮貌、得體地拒絕別人,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
同樣的道理,懂得拒絕別人,也要能坦然接受別人拒絕自己,不用過于傷心、沮喪。真正經得起考驗的關系,一定是能互相理解,不會強人所難。
4、要有界限感
家長應當把這條重要原則教給孩子,主要有這幾點:
關系再好,也要注意自己言行的分寸,尊重對方的隱私,不能口無遮攔,用對方的物品前先征得同意;自己的情緒和事情,最好自己負責,不要對朋友的幫助和關心期待過高,甚至道德綁架;原則性問題之外,不要求朋友一定要跟自己的想法一樣,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立場和判斷;可以給建議,但不干涉朋友的決定,每個人都有獨立做決定的權利和自由。
保持一個恰如其分的界限,尊重對方的獨立人格,各自都有相對自由的空間,才能讓雙方都成為更好的自己,關系也會更加穩固、緊密。
5、不試圖用“討好”換取友誼
生活中,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都不乏有用“討好”換取友誼的。怕別人不高興、怕自己不合群、怕真實的自己不被接納,于是經常勉強自己,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做一些違背意愿的事,事事迎合別人。
然而,無數事實證明,越是討好,越是不會被珍惜,甚至被嫌棄、嘲弄,無法贏得真正的友誼。好的人際關系,源于相互吸引,而不是費力討好。無論在哪種關系中,堅持做自己都很重要,展示真實的自我,彼此交流、碰撞,才能構建出真正有益、緊密的關系。
6、遠離總是打擊、否定你的人
現實中,總有一些人,時常以開玩笑的名義,揭朋友的短、戳朋友的傷疤,言語里多是嘲笑、諷刺、打擊。然而,沒有人可以一直處在打擊和嘲笑中不受影響,即便是真的玩笑,長此以往,也不利于關系的持續良好發展。
真正好的朋友之間,一定是相互欣賞、鼓勵、增強對方自信心、給予正能量的,這樣的關系,才能彼此滋養。家長應當告訴孩子:如果那個人的言行總是會令你懷疑自己、否定自己、自信心下降、悲觀沮喪,這樣的朋友最好遠離。
如何教會小孩子解決沖突矛盾呢
第一,要教孩子學會遵守規則。
要讓孩子懂得什么是規則,如何孩子經常與別的孩子發生沖突,就應該教他先從自身找原因,小孩子對規則可能不是很懂,理解有誤。
第二,家長不要干涉。
我們應該注意,如果是小孩子之間的事情,家長盡量不要去干涉,這種矛盾可能孩子自己會解決,而且,家長也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不要過分溺愛或者干涉孩子。
第三,注重性格培養。
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大度,孩子只有能夠大氣一些,才能得到歡迎,別的孩子即使對我們有所侵犯,但是我們的孩子應該學會更加寬容和大度,從小培養這種度量。
第四,不要糾纏家長。
我們應該讓自己的孩子多出去和小朋友接觸,通過和年紀相仿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家長可以看出自己孩子的不足,不要讓孩子每天總是一味的纏著家長玩,容易形為成人化。
第五,主動出面和解。
我們的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比如和別的小朋友發生了沖突,就要學會去主動和解,我們一定要孩子學會這一點,和別人發生了沖突和矛盾,采取措施化解,而不要記仇。
第六,勇敢面對沖突。
孩子應該培養的大膽一些,如果別的孩子欺負我們的孩子,我們就要讓孩子作出適當的反擊,相反,孩子如果只是一味逃避,害怕別人的侵犯,就不會保護好自己。
第七,不要太過強勢。
我們不讓別的小朋友欺負,當然也不能欺負別的小朋友,要做到性格不卑不亢,既不要太強勢,這樣容易給別人帶來傷害,也不能太軟弱,被別人欺負也是不能接受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