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氣話不要說,抱怨的話不要說,消極的話不要說,瞧不起別人的話不要說,臟說也別說,所有不積極向上,對孩子成長不利的話都不要對他說。
家長不能對孩子說哪些話
1、催促學習:快去學習/快寫作業
催促孩子學習,潛臺詞是在責備孩子:你沒有時間規劃,不知道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時間是孩子的,學習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可以監督和引導,但是請不要在孩子耳邊喋喋不休地催促,想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才是關鍵。
2、行為定性: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這句話看上去并沒有太大的問題,其實它是在給孩子的行為定性:你只知道玩,別的事都不干。因為一件小事,否定了孩子所有行為,他當然覺得委屈。
當孩子犯錯,我們可以批評,但一定要針對具體的錯誤,千萬不能一竿子打死孩子的所有行為。
3、居高臨下:不許看手機/看電視/玩游戲
「不許」,就是父母把自己架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上帝視角,給孩子的是命令,不容反駁。此時孩子已經處在了不平等的位置,談何尊重?談何自由?談何快樂?
4、直接否定:真沒用/真笨
很多被父母否定的孩子,是敏感的、恐慌的、戰戰兢兢的,但同時,他們又很愛父母,不愿意怨怪他們,只是很努力讓自己達到他們的要求。父母的要求和孩子本身的愿望,產生分裂,日復一日地折磨著孩子,最后長成不自信的樣子。
5、同齡比較:你看別人家的孩子
當父母開始比較,孩子心里最后一點精神依靠都沒有了。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請不要只看到其他孩子的好,卻看不到自己孩子也很努力,也在渴望得到認可和鼓勵。多看看孩子的優點,你的一句肯定、一句鼓勵、一句信任,都是孩子形成良好自我認知的力量支撐,唯有如此,他才能變得自信、陽光、鮮活。
父母長期用不良的話語傷害孩子的后果
1、孩子的心態變得消極負面
如果父母總是用語言辱罵孩子,不管娃做什么事情,父母都會習慣性地挑剔。這就會導致娃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只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從而使他們的心態變得消極悲觀,面對挑戰,早早地就會放棄了,從來不敢去迎接。
這是因為父母的語言暴力讓孩子覺得自己身上很難有希望,再加上父母總是習慣辱罵孩子,娃就覺得如果做不好,一定會得到父母更嚴重的辱罵,還不如提前放棄,所以娃就很少進行持之以恒的堅持和努力,他們的生活也不會有改觀。
2、孩子的性格會受到影響
一般來說,總是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的父母性格都很暴躁易怒。由于娃從小就跟著這樣的父母長大,這也會使娃的性格出現變化。娃在做事情的時候就容易情緒化,和別人交流的時候,也會被自己的負面情緒所影響。
當娃的性格變得和父母一樣暴躁易怒的時候,就會導致他們做什么事情都無法用理智去處理。而且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也容易像父母這樣運用語言暴力去對待別人,這也會影響娃的人際關系,導致孩子不受歡迎。
3、影響親子關系
由于父母在和娃日常溝通的時候,經常采用語言暴力,這就會使娃的內心受到傷害。他們的潛意識里就會認為,父母根本不愛自己,也不關心自己。久而久之,就會對父母產生反感,從而對待他們形成了偏見,一種怨氣也會而生,就會使親子關系陷入僵局。
家長應該如何做,才能與孩子正確交流
1、表揚多于否定
家長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需要注意正向的表達應該多于否定的內容。多肯定孩子的行為,表揚孩子的閃光點,有助于孩子提高自我認知,也能幫助孩子養成自信的性格。反之,若是家長一味的否定,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懷疑自我,反而變得自卑起來。
2、溫柔多于暴躁
家長與孩子交流時,應該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多使用溫柔的表達,不要把暴躁的負面情緒表露在孩子面前。否則一方面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傷害,另一方面也會導致孩子去模仿家長的行為,也會形成暴躁的性格。當親子雙方都通過暴躁的手段來表達自我,那么自然也就無法建立順暢的溝通方式,只會增加溝通的困難。
3、理解多于質疑
由于年齡和個人經歷的限制,家長與孩子之間必然會存在代溝。而家長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需要注意到這個問題,應該放下自己的架子,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用理解去代替質疑。學會從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用正向的表達方式去鼓舞孩子。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